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雙碳”工作,堅持以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抓手,在服務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中,系統謀劃,創新探索,推動我省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一是行業控碳。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兩高”項目
碳排放減量替代辦法的基礎上,實行
碳排放指標收儲調劑。為了讓減量替代落到實處,真正促進“兩高”企業能源和結構的優化調整,建立了省市兩級收儲指標臺賬,加強指標使用管理,在確保碳排放總量只減不增的基礎上,保障了日照鋼鐵等一批重大項目的落地。
二是社會減碳。加快推進碳普惠體系建設,印發《山東省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將生態損害賠償和大型活動
碳中和等納入碳普惠體系整體框架中,拓寬碳普惠減排量的消納渠道。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優化碳普惠體系頂層設計,探索建立個人碳賬戶和多層次碳普惠核證減排量消納渠道,開發碳普惠
方法學,擴大覆蓋范圍和項目類型,逐步形成規則清晰、場景多樣、發展可持續的碳普惠生態圈,推動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轉變。
三是區域近零碳。印發《山東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園區、近零碳社區示范創建實施方案》,以低碳工作基礎較好、減排潛力較大的縣(市、區)、園區和社區為突破口,開展近零碳示范創建,探索區域低碳發展新模式。目前,正在開展20個縣(市、區)、20個園區、30個社區的近零碳示范創建工作,到2025年,將建成一批近零碳城市、園區和社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近零碳發展經驗,切實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推動區域發展從低碳到近零碳、零碳的轉變。
四是制度引領。我省于2023年底印發《山東省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35》,對我省從適應氣候變化方面落實“雙碳”目標做出了系統安排。通過創新推進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自然生態系統、水資源、農業領域、城市與人居環境、基礎設施與重大工程、敏感二三產業、健康與公共衛生、國土空間、重點區域等適應氣候變化十大行動,強化山東省適應氣候變化行動舉措,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風險識別和管理,提高防范和抵御氣候變化長期緩發不利影響和突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的能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