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 工業領域是重中之重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累計下降50.8%。其中,工業領域通過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技術創新等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持續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助力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
近期各地公布的碳達峰方案中,工業領域也是關注重點?!督K省碳達峰實施方案》要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步伐,力爭實現部分重點行業率先碳達峰。大力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重點工業行業包括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碳達峰行動?!端拇ㄊ√歼_峰實施方案》要求,加快工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進綠色制造和清潔生產,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實現節能降耗、減污降碳?!秲让晒抛灾螀^碳達峰實施方案》強調,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推動鋼鐵行業碳達峰,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推動建材行業碳達峰,推動化工行業碳達峰,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蔣慶哲告訴記者,“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各地普遍重視工業、交通運輸和建筑業碳排放,抓住了碳排放治理的“牛鼻子”。比如,在工業轉型方面,各地普遍關注工業領域的碳排放問題,提出了加強工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制造等措施,以減少工業行業的碳排放;在建筑節能方面,許多地區提出了加強建筑節能的措施,推動
綠色建筑和節能改造,減少建筑行業對碳排放的影響;在能源領域,各地普遍提出了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的目標,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這將對傳統能源產業帶來一定沖擊,但也為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近日,中建電力建設有限公司承接的國內首個“光熱儲能+光伏+風電”示范工程——玉門40萬千瓦光伏發電工程項目順利竣工,具備并網發電條件。項目整體投產后,年上網發電量約17.6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52.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35.3萬噸,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我們今年累計承接核電、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合同額超200億元,將新能源業務占比從30%提升至超過75%。”中建電力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天軍介紹。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