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形成
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這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我們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決不受他人左右。”
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中,總書記深刻闡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意義,鮮明強調要把握好的基本原則。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作出莊嚴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一承諾,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注定是一場硬仗,需要付出極其艱巨的努力。
一諾千鈞,言出必行。“雙碳”目標提出3年來,我國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序開展“碳達峰十大行動”,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扎實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
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使“雙碳”目標日益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以負責任的大國擔當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贊譽。
202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
會議時強調,從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要把穩工作節奏,統籌好發展和減排關系,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學調整優化政策舉措”。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再次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決不能搞‘碳沖鋒’、‘運動式減碳’”,并從3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一是立足國情,堅持先立后破,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確保能源安全。二是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對于傳統行業,總書記特別強調,“不能簡單當成‘低端產業’一退了之、一關了之,而是要推動工藝、技術、裝備升級,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三是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動有利的新局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