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引領、輻射和帶動鄉村發展的發動機,鄉村是支撐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城鄉融合是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的重要領域,推進城市近郊鄉村融入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是助推城鄉融合發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
推動基礎設施完善與碳達峰碳中和相結合。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在統籌城鄉能源、交通、公用設施等方面加大力度。構建
新能源占比穩步提高的城鄉新型電力系統,提升農村電網的消納能力和智能化程度。繼續加大農村
新能源開發、農用機械降能增效、農村家庭節能改造,對新建宅基地住房提高低碳設計施工要求,強化車輛、機械充電基礎設施和數字、
新基建設施規劃布點。在
綠色低碳要求下持續完善農村產業基礎設施,完善溫室、大棚等標準化設施,不斷提升倉儲保鮮、冷鏈運輸和物流設施建設,實施一批農業產業園區
綠色循環化改造示范項目,健全農村生活垃圾運輸處理設施,推進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再利用,為貫徹雙碳理念筑牢基礎。
推動生產方式轉變與碳達峰碳中和相結合。應持續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導入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把農業生態優勢和鄉村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破解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與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推廣綠色
低碳環保種養技術,著力改變農業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同時,因地制宜發展觀光旅游、休閑度假、體驗農業、康養醫療等生態產業,促使農業農村生態價值更好實現,實現經濟增長、農民增收與
碳減排協同發展。
推動挖掘資源優勢與碳達峰碳中和相結合。要利用好
碳匯資源,持續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
價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購等一系列政策,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
碳排放權交易,鼓勵發展綠色金融,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推動理念風俗轉變與碳達峰碳中和相結合。要充分調動和發揮群眾積極性,形成由鄉村產業組織、鄉村環保組織、鄉村公益組織、相關
專家等積極參與的共治、共建、共享的新局面。要大力培育雙碳主體意識,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理念深入人心,增加公眾的理解與支持,推動在農村形成循環利用、低碳減排的生產生活方式,營造低碳減排的良好氛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