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減排戰略的實現途徑由廣泛的動員力達成
對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營企業而言,諸如全球變暖等氣候危機,是作為經濟學中的“外部性”而出現在自身的生產決策之中的。因此,私營企業除了現實的減排指令強制性約束以及宣傳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需求外,缺少為實現碳減排進行戰略配合的主觀能動性。
在中國,國有經濟在支柱產業具有顯著支配地位,這些支柱產業又往往是碳減排的重點行業。與此同時,作為全民所有制的國企,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基因的當然組成部分,需要積極響應國家的戰略規劃。因此可以預期,國有企業可以在中國實現碳中和的路徑中,發揮顯著的引領與示范作用。
我們也看到,以中車、華能為代表的國有企業,都已交出了自己優異的社會責任答卷:2023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中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永才表示,中車2018年已經實現了碳達峰,并力爭2035年實現運營碳中和,2050年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中國華能截至2022年底,低碳
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已經達到達41%,近五年,華能向社會提供綠色電能超過8500億千瓦時,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3億噸……
國企以外,中國政府廣泛的動員力還體現在可以實現全國整體行業規劃的頂層設計與協調調配。通過諸如低碳產業園等區域政策手段,中國的碳減排戰略可以通過“全國一盤棋”的方式,實現超大規模國土、超大規模人口的資源統一調度,最大程度地發揮規模效應。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