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靈臺縣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雙碳”行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
綠色低碳轉型。
日前,記者在優然牧業靈臺高產奶牛牧場“牧光互補”項目建設現場看到,工人師傅們正在安裝“棚上發電”設備、檢查加固光伏組件間的連接線,“棚下養殖、棚上發電”新型生態農業模式——奶牛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的養殖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項目建設負責人甘肅嘉能達
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經理李文彤告訴記者,該項目由中電建山東公司投資2600萬元,利用牧場3.3萬平方米牛舍屋頂資源,安裝BIPV光伏板,建成總裝機容量5.7兆瓦的光伏電站。目前已完成5棟牛棚屋頂6279塊BIPV光伏板鋪設等工作。
“在‘牧光互補’模式中,我們將太陽能光伏轉換發電應用到養殖牧場建設上,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和先進裝備等,實現了生態養殖、循環農業技術模式集成與創新,以新發展理念推進畜牧業碳達峰
碳中和。”李文彤說。
“牧光互補”模式是靈臺縣對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有益探索和示范,也是該縣以工業化思維抓農業戰略實施、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的一個縮影。
綠色是實現“雙碳”目標的美好愿景,而共享則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靈臺縣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部署配套政策,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現如今,在靈臺縣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共享電單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的身影,這些“綠色低碳”交通工具逐漸成為了居民們日常出行的首選。
“探索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模式是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有力舉措,我們將進一步調整運輸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綠色轉型,強化創新驅動,加強協調聯動,倡導全民行動,加快構建以綜合交通、公交優先、綠色出行、創新驅動、智慧管理為主要特征的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以新發展理念推動區域交通運輸業碳達峰碳中和。”靈臺縣交通運輸局副科級干部朱建紅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