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11日),《中新天津生態城碳達峰
碳中和行動方案》發布(以下簡稱《方案》),聚焦產業、建筑、能源、交通4個重點領域,建設
碳中和先行示范區,打造一批低碳零碳示范載體及降碳標志性工程,形成引領全國乃至國際的經驗樣板。按照《方案》目標,到2025年,生態城人均
碳排放顯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和人均
碳排放達全國先進水平。
根據《方案》,生態城以南部的科技園、中部的信息園和北部的產業園為載體,筑起“南創新、中轉化、北制造”的
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據了解,中新合作區南部和臨海新城片區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軟件、文旅等科技型、服務型低碳產業;中新合作區中部片區以“軟硬件集成”為主導,支持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中新合作區北部片區和濱旅區域北部發展智能制造、醫療器械、智能網聯汽車等實體型低碳制造產業;中心漁港區域構建集倉儲、加工、貿易、金融為一體的
綠色產業鏈。
作為首個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生態城立足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的發展思路,以“住宅低碳、公建零碳”為目標,全面推進新建居住建筑100%執行超低能耗標準、新建政府投資類公共建筑執行近零能耗標準;同時提高供熱管網運行效率,降低單位面積采暖能耗,推動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支持居住建筑100%安裝太陽能設施。
“《方案》中提到,生態城將實施可再生能源開發,加大可再生能源與城市建設的融合力度,探索多元化
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提升綠電使用比例;充分利用新建建筑和存量建筑屋頂,進行分布式光伏開發。”生態城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葛炎生介紹,《方案》還圍繞綠色智能出行體系制定了具體任務,諸如構建藍綠交織的宜行舒適慢行系統、鋪設高品質步行專用道,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到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津云新聞編輯鄧坤偉)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