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指出,實現
碳中和不僅是技術問題,而且是經濟學的問題,包括如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
碳中和之間的均衡,如何有效配置
碳排放權等。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由全要素生產率來驅動,從歷史經驗看,高強度的、適度超前的投資是我國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重要動能。劉俏指出,國民經濟生產網絡中節點行業的技術變革和沖擊通過生產網絡傳遞,可以產生倍數效應。構建我國碳中和愿景下經濟轉型模式的關鍵在于確定碳節點行業,理解節點行業的碳中和沖擊如何在經濟體系內傳導,進而改變生產函數和消費效用函數。基于網絡理論,確定
碳排放節點行業,進而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劉俏認為,建立有效的
碳價發現機制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一方面,合理的
碳價為產業政策、
碳稅政策的制定提供基準,另一方面,行業間的碳價差異也為確定節點行業提供指引。劉俏表示,期待與產業界和政策制定者保持密切溝通,通過碳中和經濟學的研究為產業政策制定和前沿商業實踐提供啟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