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如何打好中國式持久戰
碳中和在中國進入穩速跑階段后,將開啟中國式碳中和持久戰,持續、高質量的碳中和工作是中國有序推進產業經濟綠色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在中國未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布局中占據前沿地位。
首先,碳中和是一場中國式持久戰,持續推進產業經濟綠色化進程應不以國際局勢變動為轉移。
當前,全球迎來百年未有的氣候、政治、經濟變局,中國亦將面對全新的戰略機遇期,盡管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對全球氣候治理進程造成了大量不確定性,中國也應當發揮可持續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和決策自主性。
但這并不意味著應當按部就班一成不變,而應當根據國內產業布局和轉型進展進行適當的動態調整。
其次,提升碳中和工作質量的現實基礎,在于重視碳中和目標的階段性實現順序。
第一步應當注重完善碳核算、環境披露等機制,為碳排放的效益測算和成果評估建立依據。
隨后發揮各行業減排和轉型的積極性,平衡產業格局與穩定布局,減少行業分化與差距,開展清潔能源的持續性替代為生產過程提供綠色投入。
后期繼續大力發展
CCUS等零碳、負碳技術,走好碳中和路徑的“最后一公里”,把無法通過改變生產方式降低的碳排放量納入零碳技術所覆蓋的范圍之內。
最后,人類命運共同體下的碳中和進程必將走向全球化。
在這一浪潮下,國際氣候合作與競爭格局不斷重塑,中國在國內要打好碳中和持久戰,在國際上更要打好拉鋸戰。據相關機構測算,全球已作出碳中和目標承諾的國家和地區,GDP總和占全球84%、碳排放總和占全球75%、人口總數占全球60%,碳中和議題幾乎覆蓋了經濟全球化的大部分范圍和過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密不可分。
碳中和進程的國際分化對中國提出新要求,只有始終堅持自身綠色發展節奏和步伐、正視部分國家在碳中和問題上的難題并引以為鑒,才有機遇尋求自身在氣候利益分配中的國際定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