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清華大學時事大講堂推出“我們這十年”系列講座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專題講座。10月3日晚,專題講座第3場、生態文明建設篇主題講座暨時事大講堂第281講于清華大學視頻號上開啟直播,得到校內外的廣泛關注。
本場講座題為“氣候變化與碳達峰、碳中和”,由共青團清華大學委員會、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主辦,清華大學時事大講堂承辦,清華大學視頻號全程直播。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教授做客時事大講堂,解釋了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概念及其與氣候變化的關系,并結合清華大學氣候變化研究院的研究成果,闡釋了中國低碳發展戰略、政策體系與轉型路徑以及其它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重要事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1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氣候變化與碳達峰、碳中和的概念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講座伊始,李政教授結合今年全球高溫、歐洲干旱、巴基斯坦洪澇等各地頻發的極端天氣現象,做出了“氣候變化是現實和急迫的挑戰”這一重要判斷。李政教授指出,人為排放的過量溫室氣體,是氣候變化的核心成因,而碳達峰與碳中和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
碳達峰是指對象經濟體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某個時間點(或者時間段)達到最大值(或者高峰平臺),之后開始逐漸下降的過程。在這一狀態,雖然大氣中溫室氣體總量仍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開始下降,這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一步。而碳中和是指對象經濟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與所移除的二氧化碳的數量相同、凈排放數量為零的狀態。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碳中和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治本之策。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2
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的廣泛共識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李政教授指出,目前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的廣泛共識。截至2022年3月,已經有193個締約方批準了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制定了“到本世紀末,地表平均溫度升高值不超過2℃、爭取不超過1.5℃”這一長期目標。已經有130多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或凈零排放的目標,并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動規劃。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李政教授認為,當前各國的碳中和戰略都不僅是就低碳談低碳,而是致力于建設公平繁榮的社會和富有競爭力的綠色低碳經濟,根本目的乃是競爭和占據綠色經濟制高點。這本質上是一場在應對氣候變化、為人類可持續發展謀福祉的共同目標下,占據經濟制高點的競賽,具有極其深遠的經濟社會意義。
3
我國提出雙碳目標的原因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示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向世界昭示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研究院統計,在資金投入方面,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已經投入3800億美元,在未來30-40年內還需投資約140萬億元人民幣實現能源系統轉型;在政策保障方面,截至2022年9月我國已有中央層面雙碳政策“1+55條”,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為引領的“1+N”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建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李政教授認為,中國之所以必須提出雙碳目標,原因在于,今天的“綠色工業革命”具有堪比歷史上歷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意義,領先者將在世界舞臺上長期占據引領地位,給自己的人民帶來長遠福祉。因此,“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4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我國未來碳排放路徑展望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李政教授將我國能源碳排放路徑劃分為三個時期:達峰期、深度減排期和中和期,逐步實現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系統轉型。對此,李政教授從供應側和消費側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在供應側,我國需逐步降低非化石能源比重,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消費側,需促進終端消費全面再電氣化,同時加強生物質、氫能等零碳能源的利用。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李政教授指出,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僅有利于增加就業崗位、帶來投資和經濟增長機會,更有助于從根本上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對于我國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5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碳達峰碳中和需要科技創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李政教授強調,要實現雙碳目標,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碳中和將帶來全球能源系統的變革,建筑、交通、工業等眾多部門都需要技術創新。中國21世紀議程中心總結了當前我國碳中和所需的技術,包括“零碳電力能源”“集成耦合與優化”等共6個大類、18個子類、66個亞類。其中,約三分之二的技術尚處于基礎研究或者早期試驗階段。
李政教授表示,這些技術的成熟度還有待提高。但他也十分熱情地勉勵青年聽眾朋友們,希望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堅持不懈、勇于創新,充分發揮才干,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綠色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6
觀眾互動與交流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踴躍提問,李政教授一一進行解答。李政教授強調,實現雙碳目標,首先要堅定信心。轉型的風險是始終存在的,保持堅定不移的信心、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方能從容不迫地向雙碳目標邁進。同學們也可以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養成隨手關電器、綠色出行等好習慣,為實現碳中和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現路徑。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從氣候變化的成因到雙碳目標的概念,從能源轉型的路徑到科技創新的方向,李政教授帶領同學們全面而深刻地領略了雙碳戰略全局,讓同學們從專業的視角讀懂了雙碳目標,對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及“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充滿信心。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