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bblb"></form>
<sub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sub>

<address id="tbblb"></address>

    <form id="tbblb"></form><noframes id="tbblb"><address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address>

      “雙碳”背景下中國綠色機場的發展路徑與比較分析

      文章來源:IIGF碳交易網2022-09-29 08:54

      每經特約評論員 施懿宸 金蕾  何明杰 每經編輯 黃宗彥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十三五”期間,中國民航的旅客周轉量在國家綜合交通中的比重提升到了33%,同時中國民航也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這標志著我國從民航大國進入民航強國的關鍵發展時期。在《“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與“雙碳”1+N政策體系的總布局之下,綠色航空的發展理念通過政府、監管、行業協會、企業等市場多方的協作實踐,在綠色機場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人文共治等工作上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為未來國內綠色機場的推廣與發展奠定了重要實踐基礎,積累了寶貴的制度經驗。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本文將梳理綠色機場的概念起源,以國內外有關研究與政策作為切入口,對綠色機場實踐案例進行比較分析,并對我國綠色機場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做出展望。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綠色機場的概念源起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2005年3月11日,一家名為“清潔機場合作組織”的美國私營咨詢公司(The Clean Airport Partnership, CAP)在與美國佛羅里達州布勞沃德縣航空局(Broward County Aviation Department, BCAD)共同舉辦的一次公開會議中發布了一項綜合計劃——“綠色機場倡議”(Green Airport Initiative, GAI),旨在幫助勞德代爾堡-霍利伍德國際機場(Fort Lauderdale-Hollywood International Airport, FLL)建立指導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并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區范例。這也是“綠色機場”概念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提出。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綠色機場倡議(GAI)分別從機場運營的環境足跡、社區氣體排放、綠色燃料、節水、能源供給分配與存儲、減少固體和有害廢、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這七個維度作為調查重點,并給出了機場未來綠色發展的具體建議(見表1)。作為綠色機場領域的首份咨詢研究報告,綠色機場倡議(GAI)首次提出了機場環境足跡(Environmental Footprint)評價體系并構建了綠色機場量化評價體系的五個壓力指標以及對應的計量方法:水質量(Water Quality)、固體廢棄物(Solid Waste)、空氣質量(Air Quality)、噪音(Noise)與能源(Energy Consumption),雖然當時的報告內容與指標框架現在看來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與滯后性,但其環境報告的撰寫框架以及對綠色機場的觀察與思考為之后綠色機場相關的國際標準與政策的制訂奠定了基礎,是國際民用航空運輸業對綠色機場構想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表1 綠色機場倡議(GAI)研究報告大綱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資料來源:根據綠色機場倡議(GAI)的摘要(Executive Summary)和七份環境報告整理得到(Environmental Footprint for FLL Operations; Investigating Air Emission Impacts on the Community; Assessing the Feasibility of Utilizing Recycled Vegetable Oil as a Vehicle Fuel; Water Reduction Opportunities and Recommendations; Energy Supply, Distribution, and Conservation; Solid and Hazardous Waste Reduction Opportunities and Recommendations; Reduce Harmful Air Emissions)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一、國內外綠色機場發展現狀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一)國際層面1. 國際機場理事會(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 ACI)國際機場理事會,原名為國際機場聯合協會(Airports Association Council International),于1991年1月成立,1993年1月1日改稱國際機場理事會。作為全世界所有機場的行業協會,國際機場理事會旨在加強各成員與全世界民航業的各個組織和機構的合作并促進建立一個安全、有效、與環境和諧的航空運輸體系。2021年6月,國際機場理事會宣布了其成員機場的長期碳目標:成員機場承諾到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在此背景下,國際機場理事會亞太分會設立亞太區域環境委員會積極履行ACI環境倡議:限制或減少航空與機場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支持并促進航空與機場對經濟和社會的正面效益,與各國際組織就機場的能源、廢物和水管理等氣候變化重要議題進行磋商。此外,國際機場理事會亞洲地區分會設立了綠色機場認證與機場碳排放認證以進一步促進成員機場可持續發展、激勵成員機場加快建設綠色機場,推動成員機場零碳排放等目標。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1)綠色機場認證Green Airports RecognitionGAR)在ACI亞太區域環境委員會的支持下,ACI亞太分會于2017年設立了“綠色機場認證”(GAR),以表彰在不同環境主題下有突出成就的機場成員。“綠色機場認證”每年聚焦一個獨特的主題,并在不同的機場規模類別中對成員機場授予三種等第的認證且每組別、每等第有且僅有一位機場成員可以獲得認證,認證等第由高至低依次為:白金獎(Platinum)、金獎(gold)、銀獎(silver)。其中,經過認證的優秀機場實踐案例還將被收錄在《綠色機場認證》一書中并出版。“綠色機場認證”至今已舉辦六屆,認證主題按照時間順序依次為:能源管理(2017)、廢物最小化(2018)、綠色機場基礎建設(2019)、水資源管理(2020)、空氣質量管理(2021)與碳排放管理(2022),共頒布51次認證,其中中國的ACI機場成員(包括中國大陸地區、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累計獲得12次綠色機場認證,包括5次白金獎,2次金獎與5次銀獎,占認證總數23.5%(見表2)。表2國際機場協會亞太地區分會“綠色機場認證”中獲獎的中國機場名錄(2017-2022)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資料來源:根據ACI Asia-Pacific Green Airports Recognition(2017-2022)整理而成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以2022年為例,綠色機場認證的主題為碳排放管理。ACI亞太分會圍繞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國際機場理事會(ACI)政策指引、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EMAS(環境管理審計計劃)、ISO50001(能源管理)與建筑性能認證框架(LEED、BREEAM和DGNB)等多維度對機場展開審查,從19份申請材料中評選認證碳排放管理領域的綠色機場。最后,首都國際機場成為了大陸地區首個獲得綠色機場認證的成員,并且其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綠色節能建筑系統(由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儲能逆變系統、EMS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高效直流變頻VRV空調系統、石墨烯碳納米電熱膜采暖技術、高效新風熱回收除霾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光伏板智能清掃機器人系統等組成,榮獲中國民航局2020年四大特色機場示范工程)被ACI Asia-Pacific收錄進機場實踐優秀案例集(見圖1)。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圖1 首都國際機場在綠色機場認證中的項目細節展示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資料來源:Green Airports Recognition 2022 - Carbon Management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根據認證報告的披露,可以發現我國機場正在加快對標綠色機場國際認證標準,彌補我國大陸機場在國際綠色機場標準建設前期中的缺位,并逐漸在相關綠色科技領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提高了我國機場在國際綠色機場建設中的影響力及話語權,提升了我國機場在國際綠色機場建設中的地位,進一步拓展我國綠色機場建設的深度與廣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2)機場碳排放認證(Airport Carbon Accreditation,ACA)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機場碳排放認證(ACA)于2009年由ACI歐洲分會在歐洲推出,于2011年成為ACI亞太分會認證項目,并于2014年底擴展到全球所有ACI地區,成為全球唯一一個自愿性的全球機場碳管理標準。ACA將機場分為六檔,分別對應不同的碳排放管理階段,由低至高依次為第一級(碳定位)、第二級(碳減排)、第三級(碳優化)、第三級+(碳中和)、第四級(碳轉型)、第四級+(碳轉化),并提供了一個可量化的、完整的審查與認證框架(見表3)。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表3 機場碳排放認證要求摘要(Executive summary of Airport Carbon Accreditation)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資料來源:Short Guide to Airport Carbon Accreditation,范圍1-3的氣體來源詳見指引全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截至2022年8月,ACI亞洲分會共頒布亞洲地區碳排放認證機場64個,其中包括 9個一級、18個二級、26個三級、5個三級+、4個四級、2個四級+,中國地區碳排放認證機場占總認證機場數12.5%(見表4)。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表4國際機場協會亞太地區分會“機場碳排放認證”中國地區機場名錄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資料來源:由Regional Recognised Airports整理而成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通過碳排放認證數量可以發現,我國機場積極參與國際機場碳排放管理實踐,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為未來更多的機場實施、管理、創新碳排放奠定了實踐基礎,也逐漸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我國機場綠色發展的碳足跡、碳排放管理路徑。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我國機場仍大多數處于剛邁進三級認證的門檻,距離四級及以上的認證還有進一步提升與完善的空間。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2.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簡稱國際民航組織(ICAO),成立于1947年,是聯合國系統中負責處理國際民航事務的專門機構。為了應對與機場運營有關的環境問題,如空氣和水的質量、土地管理、噪音和氣候變化等亟待采取行動的各項問題,國際民航組織制定并通過有關決議文件發布生態機場指南、建立特別工作小組來應對有關生態、綠色、可持續機場的發展問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1)有關決議/文件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自2008年以來,ICAO相繼針對噪音、環境管理、空氣質量、碳排放、綠色基礎設施等主題制定了相應文件就綠色機場建設進行了一系列指導性探索(見表5)。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表5 ICAO發布的關于機場環境監測、綠色機場建設的相關文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資料來源:ICAO文獻庫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2)生態機場指南(Eco-Airport Toolkit e-collection)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生態機場指南是由國際民航組織發布,旨在為各國提供關于機場規劃和設計的具體方案,并指導各國在為新的機場基礎設施項目或環境管理改善計劃提供資金時做出綠色決策。截至2022年8月,ICAO共發布七份主題指南與五份案例報告,指南包括《機場的廢物管理》《機場的可再生能源》《機場建筑的生態設計》《機場的環境管理系統》《具有氣候適應性的機場》與《機場的空氣質量管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以《機場的廢物管理》為例,指南討論了廢物管理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對廢物進行了定義,并對機場產生的廢物進行了分類:城市固體廢物MSW)、建筑和拆除垃圾(CDD)、飛機飛行產生的垃圾、可堆肥廢物、危險廢物與工業廢物、盥洗室廢物。同時,它提出了廢物管理原則、廢物管理方法、以及循環經濟的新概念,通過對環境細分領域的深入調查與報告為綠色機場的建設與保護提供了思路。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3)國際民航組織航空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工作小組(The Committee on Avi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ing Group 2, CAEP WG 2)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航空環境保護委員會(CAEP)是ICAO的一個技術委員會,成立于1983年,其宗旨是協助ICAO理事會制定并通過與飛機噪聲和排放有關的新標準、政策與決議(Standards and Recommended Practices, SARPs)。國際民航組織航空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工作小組(CAEP WG2)則是由CAEP設立,下屬管轄并審議與機場和機場運營有關環境問題的特設工作小組。其工作目標是制定并向各國航空當局和規劃者傳播與機場擴建、建設和運營有關的環境問題指南,并推進機場環境友好政策的改革。當前,CAEP WG2處于CAEP/12工作周期(2019 -2022),其主要議題包括機場規劃、氣候變化評估、機場環境監測等(見表6)。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表6 國際民航組織航空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工作小組2019-2022工作周期議題設置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資料來源:國際民航組織航空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工作小組官網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此外,在過去的25年中,CAEP G2圍繞機場與運營的環境問題,牽頭對外發布了12份與機場有關的重要文件,對機場規劃、機場環境、機場排放、機場管理等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逐漸完善綠色機場框架,為國際綠色機場標準的成型做出了重要貢獻(見圖2)。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圖2 國際民航組織航空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工作小組工作路線圖(CAEP G2, Milestones)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資料來源:國際民航組織航空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工作小組官網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二)國內層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1. 中國民用航空局相關政策文件與導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近年來,我國在圍繞綠色機場相關概念界定、標準建設、規范指導、技術應用等方面開展了重要理論實踐與探索。2007年9月,民航局在《關于開展建設綠色昆明新機場研究工作的意見》中首次提出“綠色機場”的概念。多年來民航局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見表7),對綠色機場制定中國標準,貢獻中國方案。在《綠色機場規劃導則(2018)》中,關于綠色機場的定義首次被理解與表述為“綠色機場是在全壽命周期內,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運行高效、以人為本,為公眾提供健康、便捷、舒適的使用空間,為飛機提供安全、高效運行的環境,與區域協同發展的機場”。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在《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中進一步將綠色機場的階段性細化為“綠色機場是在全生命周期內實現資源集約節約、低碳運行、環境友好的機場”。相比于國外關于綠色機場的界定,國內綠色機場的定義更全面,在機場全生命周期的視角下突出資源、生態與人性化服務三維合一的綠色機場理念。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表7 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有關綠色機場的政策文件、導則與行業標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資料來源:由中國民用航空局公開資料整理得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1)《綠色機場規劃導則》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綠色機場規劃導則》是在執行《民用機場總體規劃規范》(MH5002)的基礎上,為推進我國綠色機場建設,借鑒國內外機場及相關領域有關標準與成果編纂的規劃指引,其根據綠色機場內涵,結合機場定位和規模,確定機場規劃目標,并進行專題研究,通過八個專題提出綠色機場規劃要求,指導國內綠色機場的建設(見表8)。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表8 綠色機場規劃導則摘要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資料來源:由綠色機場規劃導則整理得到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2)《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2021-2030年是“平安、 綠色、智慧、人文”四型機場建設的全面推進階段,多個世界領先的標桿機場建成;2031-2035年是四型機場建設的深化提升階段,我國機場規章標準體系健全完善,有充分的國際話語權。《綱要》針對性的對本階段我國綠色機場的建設提出了資源集約、低碳高效、環境友好三大要求(見表9)。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表9《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綠色機場部分綱要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資料來源:由《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整理得到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3)《四型機場建設導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按照《綱要》要求,《四型機場建設導則》旨在指導國內各機場開展四型機場建設,其側重于四型機場建設方向性的指導與意見,同時將平安、綠色、智慧、人文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研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四型機場建設導則》提出綠色機場建設參考基本框架(見圖3),并強調綠色機場建設應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科學規劃設計,綠色施工建設,系統運行實踐;節約利用資源,加強綜合管控,提高資源利用率;優化能源結構,提升運行效率,減少機場碳排放;加大環境治理,注重環境優化,強化機場與區域環境相容性。增強機場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最終實現機場與區域可持續協同發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圖3綠色機場建設參考基本框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資料來源:《四型機場建設導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4)《“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與《“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總結了“十三五”期間所取得的成績,并對“十四五”期間的以下指標做出重點要求(見表10)。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10“十三五”時期民航發展指標完成情況與“十四五”時期民航發展預期指標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資料來源:根據《“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整理得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全篇中還從如何不斷完善行業綠色治理體系、如何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與如何減緩民航業對環境影響三個方面對綠色機場政策規劃與制定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見表11)。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表11《“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有關綠色機場的論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資料來源:《“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整理得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在《“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的框架之下,《“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進一步細化綠色機場有關政策,提出了“十四五”綠色發展主要指標(見表12)。同時,專項規劃指出到2025年,民航發展綠色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果,民航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為全球民航低碳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實踐。到2035年,民航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趨于完善,運輸航空實現碳中性增長,機場二氧化碳排放逐步進入峰值平臺期,綠色民航成為行業對外交往靚麗名片,我國成為全球民航可持續發展重要引領者。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表12“十四五”時期民航綠色發展主要指標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資料來源:根據《“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整理得到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十四五”期間,在實施《民用航空飛行活動二氧化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管理暫行辦法》《綠色航站樓標準》《綠色機場規劃導則》《民用機場綠色施工指南》《民用機場航站樓能效評價指南》《航空承運人不可預期燃油政策優化與實施指南》等規范和標準以及民航能耗統計與報告機制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我國綠色機場將圍繞加快完善綠色民航治理體系、深入實施低碳發展戰略與深入開展民航污染防治與全面提升綠色民航科技創新能力這四個重要任務,對監管、標準、實施、交流等多領域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進行深入改革(見表13)。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表13“十四五”時期民航綠色發展專項中涉及綠色機場的重點任務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資料來源:《“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整理得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2.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China Civil Airports Association,CCAA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是中國民用機場行業(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唯一的合法代表,于2022年6月發布了我國首份《“雙碳機場”評價指標體系(試行)》,是我國行業組織綠色機場評價體系自發進行的一次里程碑式實踐,該指標體系按照“制度、行動、績效”三個維度對機場進行指標評價,并將機場從低到高分為五種星級(見表14)。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表14“雙碳”機場評價指標體系(試行)摘要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資料來源:根據《“雙碳機場”評價指標體系(試行)》整理而成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同時,《運輸機場碳排放管理評價(“雙碳機場” 評價)工作實施細則(試行)》還首次在國內提出運輸機場二氧化碳排放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核算方法:E = E燃燒 + E凈外購電 + E凈外購熱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表15 運輸機場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資料來源:《運輸機場碳排放管理評價(“雙碳機場” 評價)工作實施細則(試行)》整理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二、國內外綠色機場發展路徑比較分析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一)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Singapore Changi Airport, SIN)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遠近聞名,其多次蟬聯各類國際機場評價桂冠(見表16),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表16 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獲獎列表(部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資料來源:由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公開資料整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樟宜機場集團非常重視其可持續發展與綠色機場建設。早在2009年10月,SIN的3號航站樓被評為綠色建筑金獎,并于次年獲得了首屆最佳綠色服務提供者的年度亞洲貨運和供應鏈獎。根據樟宜機場集團2020-2021財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披露,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承諾在2030之前將絕對碳排放量維持在2018年的水平,并在2030年成為零碳排放機場,現SIN已完成機場66%水循環,25%能源降耗與11.7%廢物非焚燒利用,并通過眾多可持續發展主題,例如環境足跡、UN SDG、能源與排放管理、水管理、廢棄物管理與人員管理等為機場的可持續、綠色與低碳發展助力(見表17)。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表17 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可持續發展報告摘要(部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資料來源:根據CAG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1整理,報告遵循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 Standards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Beijing Dax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PKX)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的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在過去的兩年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斬獲國內綠色發展領域諸多榮譽與認證(見表18),并全力打造“四型機場”新標桿,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探索綠色機場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綜合價值。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表18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獲獎列表(部分)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資料來源:由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公開資料整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根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9-2021)》披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秉持“環境友好”的理念,在水、氣、固、土、聲等方面嚴格執行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標準,著力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見表19)。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表19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摘要(部分)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資料來源:根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9-2021)》整理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三)比較分析與策略分析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根據相關信息披露報告顯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PKX)與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SIN)作為各自國家內領先的綠色機場建設方,在可持續領域均有各自實踐亮點和影響力。尤其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機場過程中對于建設細節、技術構想、概念闡釋與實踐成果等方面比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的綠色化打造的更豐富、更完整。這充分體現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短短兩年的可持續發展歷程是飛躍式的,這些成就也是我國機場逐漸追上并終將在未來超越國際一流水平的縮影。但同時,在相比之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披露內容、報告形式及實踐深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對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來說,如何講好自己的故事,如何講好中國民航機場綠色發展的故事,如何講好雙碳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仍值得進一步探討與深思。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1.披露內容上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對比: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用圖譜、路線等可視化的方式展示了環境足跡與碳排放足跡這兩個至關重要的環境評價體系在機場發展中的具體情況,并根據不同主題披露了全周期內機場足跡數據,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則是忽略了這一部分內容,僅用概括性描述的數字和文字對機場的碳排放管理進行了闡述,缺乏全面碳足跡的披露。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改進策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應重點圍繞環境足跡評價體系指標,從水資源集約節約(飲用水、循環水等)、固廢處理(廢物處理重量、質量、數量、循環率等)、空氣質量(一氧化碳、鉛、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呼吸性粉塵、二氧化硫等)、能源(柴油、航空煤油、汽油、電力等)等方面構建并披露屬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自己的全周期環境足跡圖譜,同時要重點披露全周期碳排放足跡圖譜,嚴格遵守ACI碳排放機場認證與GHG協議規定,按照三種規定范圍分別統計碳排放總量并以精確到每個地面工作單元或組的顆粒度披露相關碳排放數據。最后,北京大興機場作為中國民航機場新興力量應盡早統一上述圖譜制圖格式與風格,形成自己的披露風格與標準,力爭走在國內、國際民用航空行業披露的最前列。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2.報告形式上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對比: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用“戰略-目標-規劃-數據-案例”的思維邏輯和行文格式清楚地展現了機場對于自身可持續、綠色、低碳發展的認識與理解,直觀、客觀地在不同領域將自身的問題與亮點,通過橫向及縱向分析比較,凸顯出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先進性。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采用單一的模塊化處理,模塊之間相對獨立缺乏邏輯聯系,報告缺乏連貫性與整體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改進策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應當牢牢把握“人”與“機場”這兩個關鍵要素,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有機結合機場建設、機場管理、機場發展與機場文化,從案例、實例出發,以數據、科技為支撐,突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與伙伴、利益相關者、其他機構與旅客之間的緊密聯系,對機場的重要發展目標、發展戰略向社會公開披露規劃與落實現狀,并且不僅要豐富完善從自身的視角出發講述機場的故事(脫貧攻堅、志愿服務、社會保障等),更要引入第三者、旁觀者的視角,邀請合作伙伴、商業伙伴在機場的建設、管理、運營的過程中加入機場文化的建設并相應披露在報告之中,為報告添加更多人性化、人情味的內容,使報告在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理念、信念、目標與形象進行全面、客觀的宣傳時更有共情力、說服力、信服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3.實踐深度上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對比: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將機場本身發展與國際標準、聯合國發展目標等國際指標與體系深度綁定,通過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多角度講好機場發展的故事,致力于成為國際機場的引領者,立足世界民航業發展,為自身擴大國際影響力,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合作與實踐。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并未充分涵蓋或是有機結合國際航空領域重點、敏感的環境發展、綠色機場、可持續與低碳等議題,這不利于我國在國際機場的交流中講好一個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改進策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應逐步提升披露報告中對國際議題設置回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首先應以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為基礎,按照不同機場建設、管理、發展領域對不同SDG主題規劃詳細日程表與具體的執行措施并披露報告。其次,要以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169個具體目標為藍本,研究建設符合中國民航局現階段相關政策、指引,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現階段發展匹配的發展框架,對已經取得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進行重點國際化宣傳(綠色建筑、花園機場、海綿機場等),對規劃中的重要項目,應盡早實現對標、對齊、引領、超越、自主提出等各項標準化過程,并以此為基礎積極參與國際民航機場綠色建設、綠色發展、零碳低碳、環境保護等議題相關的,由智庫、咨詢公司、行業協會、國際媒體、擁有咨商地位或民用航空領域擁有重要話語權、議題設置能力的國際組織等國際機構開展的研討、咨詢、發布、論證、學術等國際會議,積極擁抱國際化民航綠色機場標準建設并做出屬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貢獻。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三、我國綠色機場可持續發展的展望與分析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我國也已從“十四五”規劃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進入中國履行2030年碳達峰承諾的關鍵時期。對于中國民航綠色發展來說,內外部環境日新月異,全球脫碳進程加速,國內機場綠色轉型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政策標準機制完善、低碳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挑戰與機遇并存,開拓綠色機場發展新局面任重道遠。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一) 我國綠色機場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1. 挑戰方面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中國民航機場的綠色發展面臨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挑戰和壓力。我國民航綠色發展基礎尚不牢固,綠色轉型動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組織機構不完善、約束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讓綠色轉型的難度、深度和幅度不斷增加,實現機場綠色轉型、全面脫碳時間愈發緊迫,加快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提升中長期碳減排力度愈發重要。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1)能源結構與供給消費失衡,綠色機場能源轉型困境加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在國內雙碳戰略總體引領與布局下,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民航運輸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機場能源消費將在長期內剛性增長,而我國機場在短期內以化石基燃料為主的機場能源結構無法得到根本性改變,包括航空煤油為主的民航能源消耗結構與化石燃料為主的地面移動單元能源消耗結構,對綠色機場的能源綠色轉型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脫碳技術與轉化應用脫鉤,綠色機場科技支撐薄弱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國內先進機場深度脫碳技術與成果無法實現可持續的規?;瘧?,無法形成系統的國內機場綠色轉型藍本,缺少頂層架構與指引,缺乏規?;瘧媒涷?,單個機場轉型案例難以起到聯動、連帶綠色機場轉型作用,包括綠色建筑(結構設計、集約熱能、綠色光能、綠色裝潢、綠色建材等全周期建設體系技術)、綠色規劃(機場改建、擴建、新建、機場輻射地區、臨空經濟區、機場地下管道區、城市緩沖區、城市銜接等)、綠色轉型輔助(機場轉型管理系統、機場環境管理系統、機場能源管理系統、機場智慧數據平臺等)、清潔能源供給(綠電、可再生水、循環風控系統、廢物處理)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3)頂層設計與監管體系缺位,綠色機場自律執行不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國內碳排放評價、碳足跡認證等指標體系仍處于試行試驗階段,難以有效評價機場實際碳排放量,有效錨定碳足跡、環境足跡等指標圖譜。政府無法有效監管、監測機場碳排放含量與相關環境指標的變化情況,從政府制定節能減排治理體系構建到機場落實節能降碳治理實際效能之間仍可能存在未經核實、鑒證的排碳損耗,并且國內機場可能因上述評價體系的長期缺位而面臨碳交易中的碳泄漏風險。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4)人才培養與市場準入無序,綠色機場發展舉步維艱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國內綠色機場認證體系、機場碳排放認證體系亟待完善。綠色機場治理與發展涉及能源、管理、環境、工程等多學科交叉,相關研究團隊、專業人才認證評價體系空缺,對碳排放、環境足跡等多項指標進行鑒證、認證的第三方機構缺少統一的管理與認證標準,相關開展鑒證、認證的人員缺少統一的管理、相關執照認證與相關技術技能水平認證。此外,現存國內相關鑒證、認證市場精細度低,分工效率低,未有效依照相關指引自發形成與缺位的綠色機場認證體系、機場碳排放認證體系匹配的分級鑒證、認證機構與人才梯隊,市場無法有效配置資源,無法有序對接低、中、高不同級別的認證需求與鑒證能力,無法開展相關機構、人才的系統化培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2. 機遇方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我國當前已邁過綠色機場的探索與示范階段,正處于綠色機場發展推廣的關鍵節點,經過相關政策指導與扶持、機場運行管理模式創新、標準制定監管與指標體系完善、科技賦能綠色減碳等多方面綠色機場的運行實踐與研究經驗將全方位提升中國機場建設、管理與運行的綠色水平。同時,綠色機場的建設、營運帶來的集聚效應還將倒逼機場周邊地區進行更完善的空間、資源、環境等綠色規劃,吸引綠色金融機構實體參與到機場全周期的綠色發展之中,將為未來國內綠色機場發展與綠色市場深度交融與共建提供新型發展模式,開辟新的發展道路。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1)瞄準后疫情窗口期,注重綠色機場轉型成果實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民航運輸客座率、載運率、飛機日利用率等指標大幅下降,造成當年民航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總量、強度值異常。其中,運輸航空單位周轉量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為0.316千克和0.995千克,均較基線下降7%,機場每客能耗與二氧化碳排放分別較基線下降2.6%8.2%。我國民航機場應充分利用疫情期間低客單帶來的低能源、低碳排放而降低能源轉型成本的契機,加快疫情期間機場能源綠色轉型,并應當抓住后疫情時代機場客流量逐步恢復直至復蘇的行業特點,進一步深化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并鞏固轉型基礎,提前規劃并為碳減排、碳中和乃至碳抵消布局。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2)深化落實專項行動內涵,提升綠色機場綜合治理能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與機構應當圍繞中國民航局開展的綠色民航治理體系建設重點項目、低碳民航建設重點項目、民航污染防治重點項目與綠色民航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重點項目,深度合作參與各項政策標準體系建設(如《民用航空飛行活動二氧化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暫行管理辦法》《民用機場航站樓能效評價指南》等)、打造綠色機場標桿、參與國際交流、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與新技術應用行動、完善市場機制建設、科創平臺建設與綠色民航人才培養,并圍繞民航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建設、規劃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加強各主體協調配合、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大力宣傳推廣規劃實施成效經驗。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3)把握新時代中國國際實踐,增加綠色機場標準國際參與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根據第一個全球性行業碳減排市場機制,國際民航組織第39屆大會氣候變化談判成果《國際民航組織關于環境保護的持續政策和做法的綜合聲明——全球市場措施機制》的規定,國際航空溫室氣體排放增長控制將通過試驗期(2021-2023年)、第一階段(2024-2026年)及第二階段(2027-2035年)三個階段實施。其中,試驗期和第一階段各國自愿參與,發達國家應率先參與承擔歷史責任;第二階段為國際航空活動全球占比高于0.5%以上的國家或國際航空活動全球累計占比90%以上的國家參與,總體上遵循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責任區分原則。而現階段,世界各國圍繞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標準和產品裝備的博弈更加激烈,中國也已準備向國際民航組織提交《中國民航綠色發展國家行動計劃》,分享中國實踐和經驗,同時,我國應當以此加快國內相關政策指引落地進程,盡早參與建設性國際航空減排、綠色機場談判與磋商,為推動完善國際機場碳抵消和減排機制做出屬于中國的重要貢獻。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二)我國綠色機場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建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1. 政府監管方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第一,政府應當強化頂層設計,開展關于機場碳達峰、碳中和路徑研究,編制以機場為主題的中長期低碳發展路線圖以及基于碳匯市場的減排機制實施方案、循環發展指引等。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第二,政府應當加大對綠色機場建設的政策傾斜與幫扶力度,為綠色機場的新建、擴建與改建專項規劃制定簡化審批手續,推動綠色規劃體系完善,充分結合已有案例的實踐經驗,為技術論證、審查審定等重要前置規劃搭建覆蓋設計、建設、運輸、核驗、運營、管理、報廢等全生命周期的綠色機場規劃體系,充分考慮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地理特征,充分結合城市發展定位、城市建設規劃、城市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人文景觀等要素,為綠色機場提供不同深度、不同類別的規劃指引,不斷發展、拓寬、深化綠色機場的內涵,并結合實際發展現狀與時代要求更新綠色機場規劃的技術路線與實施策略,為有能力實現綠色轉型但缺乏轉型規劃經驗的機場提供政策指引與大力支持。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第三,政府應當制定加大綠色機場建設專項資金支持,提高資金投入效率,加大對綠色機場的激勵與補貼。“十二五”期間,民航局設立民航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共支持了1228個節能減排項目,累計投入15.9億元,帶動行業數百億資金投入,年碳減排能力超過90萬噸。同樣的,政府應該設立更多主題專項資金,如綠色建筑專項資金、新能源機場專項資金等,并逐步完善綠色機場轉型實效與資金投入績效掛鉤機制,嚴格審查專項資金明細,可以適當結合企業碳損益表為考察方式之一,納入資金的規劃與管理。此外,政府應當指派專項督察監察成員,核查重大、重點綠色機場項目建設工程,四型機場建設示范工程與綠色機場標桿企業運行情況。對漂綠、存在減排不力、未能起到綠色機場領頭作用的企業與個人進行嚴格審查并立即整改。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第四,政府應當聯合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力量組織開展綠色機場專項研究調查,培養對接國際型人才,并結合產學聯動先行布局綠色機場高精尖技術領域,推進綠色民航智庫建設,打造民航脫碳技術研發與驗證實驗室,推動建設低碳民航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以期在技術突破、技術應用、技術轉化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第五,政府應當加快完善研究各項碳排放、碳足跡、環境足跡等重要環境指標評價、審查體系,并加快制定航空燃料可持續評價標準、機場碳排放管理評價辦法、機場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指南、機場場內新能源車輛及充電設施建設運行規范、機場周圍區域航空器噪聲監測指南、除冰(雪)廢液回收處理規范、到壽飛機無害化拆解標準等,促進國內綠色機場碳減排、環境治理、低碳綠色發展等治理標準的統一。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第六,政府應當在十四五期間高質量完成中國國際航空飛行活動二氧化碳排放國家報告、中國航空飛行活動二氧化碳排放責任主體清單、核查機構清單等材料編制和向國際民航組織提交工作,建設性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第41-42屆大會氣候變化議題談判,有效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環保委技術磋商,加強中國駐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代表處能力建設,并積極履行國家承諾,務實有效開展綠色機場有關的國際交流合作,組織開展中歐民航綠色發展合作培訓、中美綠色航線合作研究等跨國合作,推動建立發展中國家綠色民航專家協調機制等跨區域建設性提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2行業協會方面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第一,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發布我國綠色機場開展年度咨詢報告,發布行業內綠色機場排名,倒逼行業自律,并推動國內、國際碳市場建設,推動建立基于市場碳減排機制的綠色機場減排標準,早日促成中國綠色機場評價體系的構建。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第二,加快民航“雙碳”企業評價體系試行的首批評價流程,公布評價結果并促進“雙碳”企業評價體系自我迭代,引入、參考國內外先進評價體系經驗與實踐成果,為建立健全國內機場碳排放評價體系奠定基礎、積累經驗。此外,行業協會應當試點開展碳排放核準、鑒證、認證評價認定工作,為專業技術人才與機構提供有效背書,規范整合市場資源,開展專業特殊技能人才與機構的認定與培養,并逐步完善人才與機構碳排放審查資格認證與國內機場碳排放評價體系的匹配,做到不同級別碳排放的機場由對應專業級別的機構所在的專業級別的審查員進行碳排放鑒證、核準審查工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第三,行業協會應當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擴大深度參與國際標準的討論與制定的數量和質量,同國內港澳臺地區進行廣泛交流,拓展綠色機場相關標準的實踐與檢驗,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3. 企業轉型方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第一,機場的管理集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碳足跡、環境足跡監測、核準制度與相關內部體系,設立碳排放監測、監察與核準部門,組建碳排放監測、監察與核準小組,搭建碳排放監測設備技術管理、人才培訓培養、碳減排特別行動小組等平臺,并定期邀請第三方機構進行相關指標審查,為之后的碳減排、碳中和奠定扎實基礎。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第二,在環境保護與能源管理方面,機場不僅要嚴格遵守相關標準并積極參與標準的討論與制定,還應當建設相應議題的數字化管理平臺,這樣不僅可以定位自身在行業的發展階段,也可以復制、轉化優質項目的轉型經驗,例如綠色建筑、機坪管理等涉及合理規劃、配置資源的重要減碳議題,采用優化后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將大大降低機場轉型運營成本,從而進一步減少機場轉型期間的碳排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第三,機場應當因地制宜,借鑒或研發綠色低碳技術,比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多種可再生能源,進一步擴大機場基礎設施的清潔能源比例,比如實現機場作業電車全覆蓋、新能源設備的購置,深入開展落實藍天、碧水保衛戰,以生態補償方式積極參與青藏高原、黃河、長江等國家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探索投資生物質能源和經濟林等生態產業,促進我國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提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第四,在機場的品牌建設方面,管理集團應當立足于經濟可持續、環境可持續、運行可持續與“人與機場”可持續四大支柱,開展以可持續、綠色、低碳發展為本,以人為核心的機場建設與服務,并貫徹落實我國新時代的發展特點,把握中國綠色機場發展的特殊性,與世界綠色機場發展的普遍性,講好一個中國綠色機場的故事,貢獻中國綠色機場的智慧。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4金融機構方面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第一,優化支持發展通航金融、保險等業務,鼓勵符合通用航空特色的金融產品創新轉型,將通航保險部分與綠色機場的發展掛鉤,為機場綠色轉型提供更多資金來源,進一步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對航空產業的支持力度,優化通航補貼、政策,提高綠色資金使用效能。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第二,大力發展航空金融產業化升級,通過臨空經濟示范區推動機場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金融機構應當積極參與機場經濟活動,通過區域內保稅、口岸開放、自貿試驗區等政策疊加,強化以機場為中心,構建配套完善、支撐有力的機場金融生態系統。同時,金融機構應當協助機場注重財務決策、未來規劃投資,有效利用金融資源,加強企業合作,以區域經濟的發展推動機場業績的增長,同時通過機場業績帶動區域經濟的繁榮,進一步加快機場綠色轉型的進程。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第三,對于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除了要拓寬機場轉型投融資渠道,追求穩定的綠色金融回報率,進一步降低機場綠色轉型融資成本與風險之外,還要側重于對機場全生產要素有機結合的投資,包括綜合配置人力、管理、資本、技術等軟硬件資源等,并提高以人與可持續綠色發展為核心的投資比例,例如提供機場地面單元新能源轉換分期綠色信貸,將綠色債券向綠色建筑領域的綠色建材、綠色裝潢、綠色規劃傾斜,將機場的綠色發展評價結果與綠色債券結算掛鉤,將資金擺渡到低碳轉型、綠色發展的建設之中,而不是將四型機場片面理解為新技術、資金及硬件的堆砌投入,或者是建設檔次標準的盲目提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作者施懿宸系中財綠指首席顧問;金蕾系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研究員;何明杰系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科研助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台湾佬中文222vvv娱乐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