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筑領域碳排放量呈剛性上升態勢,對碳排放總量降低帶來挑戰
一是內外部交通較快增長,促使交通領域碳排放增加。從碳達峰口徑看,隨著上海城鎮化、機動化水平的提升,上海交通領域碳排放量穩步增長,2019年碳排放總量為0.2億噸,較2015年增加了165萬噸,年均增速約為2.0%。從全口徑看,交通領域碳排放量超0.5億噸,約為碳達峰口徑的2.4倍,2015—2019年,因航空、航運業的快速發展,全口徑的交通領域碳排放年均增速約為4.6%,高于碳達峰口徑2.6個百分點。
二是建筑體量快速增長推動建筑領域碳排放增加。2019年,建筑領域碳排放量約為0.4億噸,相比2010年增長了6.0%。建筑運行排放的快速增長和建筑面積的快速增長密不可分。
綜合來看,受上海工業能耗逐步下降,以及交通、建筑兩大領域能耗剛性上升影響,上海能耗和碳排放結構呈現明顯變化。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工業、交通、建筑領域的能耗占比由2010年的59∶24∶17調整為2019年的49∶29∶22,2019年工業、交通、建筑領域的碳排放分別占50.2%、27.3%和22.1%。與此同時,隨著三大領域碳排放的此消彼長,上海碳排放總量已于2011年實現階段性達峰,從10年
走勢看,全市碳排放總量呈現“先快速下降,后緩慢上升”的波動下降態勢,即上海碳排放在經歷從2011年階段性高值2.2億噸快速下降至2014年的1.99億噸后,逐步反彈至2019年的2.04億噸。
圖5 2010—2019年上海交通領域能源終端消費量與碳排放量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上海市能源和環境統計年鑒(2020)》。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