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舉行期間,“首屆中國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
論壇”同期召開。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全球
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不可阻擋,全球正迎來一場以
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產業和技術變革,相應的經濟、技術、能源、貿易、金融、投資領域的競爭加劇。圍繞產業發展的規劃、標準制定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的博弈也將強化,公平轉型和加強合作的呼聲和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要在確保經濟安全的前提下力爭7年內
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在達峰后30年內實現
碳中和實屬不易,需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努力。”
解振華在論壇上致辭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解振華進一步指出,應該看到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創新將會催生各類新技術、新業態,并迎來巨大的綠色發展機遇,創造巨大的綠色市場,釋放強大的經濟增長新動能。
據有關機構估算,實現《巴黎協定》確定的全球溫升控制目標,全球需要投資1000多萬億美元,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需要130多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為節能環保、
新能源產業帶來極好的發展機遇。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會長賈治邦在致辭中指出,如期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面臨的重大課題,現在已經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賈治邦建議,在實現“雙碳”目標的路上,既要重視工業直接減排,更要重視林業
碳匯、木制品固碳、生物質能源等間接減排,將林業“
碳匯”等間接減排納入
碳減排交易市場體系。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段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劉文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吳豐昌等院士出席論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從論壇現場了解到,本次論壇是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重要的同期活動,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作為服貿會合作單位,于9月1日~5日在環境服務專題中設立“中國生態環保產業服務專區”。論壇以“科技服務創新發展 產業服務綠色轉型”為主題,總結近十年生態環保產業主要科技進展和成果,展望“雙碳”背景下科技發展趨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