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關于碳賬戶的具體實踐
在“雙碳”戰略目標的引領下,圍繞企業及個人碳賬戶的金融創新不斷涌現。研究分析國內外關于個人及企業碳賬戶的實踐經驗,學習借鑒其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有助于充分發揮碳賬戶在加速綠色金融發展、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正在試行建立碳賬戶,依靠碳積分制度量化個人及企業的碳減排行為,鼓勵消費者加入綠色低碳生活行列。2010年,澳大利亞政府推出個人碳交易計劃,為每一位“
碳信用卡”使用者配備一定碳額度,在購買汽油等能源時進行相應抵扣。同年,日本開始逐步落實“環保積分”制度,用戶在購買環保家電或使用低碳出行方式時便獲得一定積分。隨后,美國上線Joro APP,以問卷調查形式記錄企業及個人在日常經營和生活中的碳排放量。2011年,韓國光州銀行向公眾家庭發放“碳銀行卡“,用于記錄客戶在過去半年時間內的自然能源使用情況,若使用量出現一定程度下降則給予相應積分獎勵,同時持卡人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購買經過認證的綠色產品時都能獲得相應的低碳積分。
從目前國內銀行業的實踐看,與碳賬戶有關的產品和服務大致上有兩類,一類是個人碳賬戶,一類是企業碳賬戶。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在全國首創銀行個人碳賬戶,通過挖掘銀行賬戶系統蘊含的綠色支付、綠色出行、綠色生活等大數據,從節約紙張、交通碳排、用水用電等維度折算個人綠色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2021年,衢州全市域推進碳賬戶體系建設,建設了覆蓋
碳源碳匯、六大領域、三類主體的碳賬戶。衢州衢江農商銀行拓展碳積分的價值應用,量身定制“點碳成金貸”,并根據客戶碳積分水平劃分客戶等級,提供具備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上海首部綠色金融法規《上海市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中,也明確提出探索建立個人和企業碳賬戶。
2022年來,我國多家商業銀行加快個人碳賬戶探索。2022年1月,山東日照銀行推出了個人碳賬戶,客戶通過個人綠色出行、綠色生活、綠色信貸等行為積累碳積分兌換綠色金融權益。隨后,中國建設銀行也在手機銀行設立“碳賬本”板塊,其“基于‘碳賬本’的個人金融服務”項目擬被納入
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的創新應用。2022年4月,“中信碳賬戶”上線,依托中信銀行信用卡“動卡空間”APP,通過用戶授權自動采集個人在不同生活場景下的低碳行為數據,累計個人碳減排量,打造個 “綠色生活名片”。企業碳賬戶方面,浦發銀行在2021年11月推出適用于企業的碳賬戶體系,碳積分來源于企業在該行綠色金融業務所對應的二氧化碳減排量,企業在該行辦理的綠色信貸、
綠色債券等業務,可形成對應的碳積分。2022年6月,
北京銀行發布“京碳寶”企業碳賬戶,建立全產品綠色生命周期權益計劃,探索“綠色投融資+數字人民幣支付”組合服務方案。總體來看,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碳賬戶,都與相應的金融服務掛鉤,在額度、利率、期限、流程等方面享有一定優惠。
此外,我國許多商業銀行雖然尚未設立個人及企業碳賬戶,建立完善的“碳積分”制度,但部分銀行從提倡綠色低碳生活的理念出發,以支持綠色消費為核心切入點,抓住零售業務廣闊的市場空間,推出以“綠色”為主題的金融產品,如興業銀行推出的“低碳信用卡”,中國光大銀行推出的“綠色零碳信用卡”,中國農業銀行推出的“金穗環???rdquo;,廣發銀行推出的“
新能源車主卡”等。還有銀行針對企業客戶,推出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核證自愿減排量質押貸款,以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服務相關行業和企業從高碳向低碳轉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