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建筑減碳
建筑領域的碳排放是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中國建筑(4.970, 0.06, 1.22%)節能協會會長武涌介紹,建筑全過程涵蓋從建筑材料生產到建筑建設施工,再到建成后的運行等環節。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統計,三個階段的碳排放比重分別為28%、1.0%和21.6%。我國建筑全過程能耗占到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5%,碳排放量占到全國排放總量的50.6%。
因此,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在全國減排進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須高度重視。建筑
節能減排如何更好實現?在武涌看來,應重點考慮如何用綠色低碳的方式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同時隨著建筑可再生能源的規?;瘧?,應盡早對建筑業主如何參與、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進行頂層制度設計。
全面提高綠色低碳建筑水平,是建筑領域節能減排的重要一環。《方案》明確,持續開展
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
綠色建筑標準,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30%以上,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達到一星級以上。2030年前嚴寒、寒冷地區新建居住建筑本體達到83%節能要求,夏熱冬冷、夏熱冬暖、溫和地區新建居住建筑本體達到75%節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體達到78%節能要求。持續推進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到2030年地級以上重點城市全部完成改造任務,改造后實現整體能效提升20%以上。
據了解,2021年,我國綠色建筑面積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84.22%,全國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超過85億平方米,已形成全世界最大的綠色建筑市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經超過90%。
綠色建筑標準在助力建筑行業
碳減排過程中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伴隨綠色建筑的發展,相關標準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民用建筑領域,我國目前主要有《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兩項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分別針對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
新修訂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自2019年8月1日起實施。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清勤介紹,對首批通過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認定的項目評析發現,通過采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風等低碳技術,項目在運行階段和普通建筑相比,碳排放量大幅下降,碳減排效果明顯。由此,細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技術細則,面向全國開展技術宣傳和培訓,做好標準的落實,將有助于“雙碳”目標的推進。
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目標的實現,需要廣大社會成員共同努力。
比如,開展綠色低碳社區建設時,《方案》明確,將鼓勵選用綠色家電產品,減少使用一次性消費品。鼓勵“部分空間、部分時間”等綠色低碳用能方式,倡導隨手關燈,電視機、空調、電腦等電器不用時關閉插座電源。鼓勵選用
新能源汽車,推進社區充換電設施建設。這時,就需要廣大居民積極踐行,努力為城鄉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廣大企業也將成為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的重要力量。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不僅是需要完成的任務,在實施過程中還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武涌表示,預計“十四五”期間,建筑節能低碳與綠色建筑市場有望帶來2.2萬億元增量。
《方案》明確,推動低碳建筑規?;l展,鼓勵建設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建設綠色低碳住宅,推進進綠色低碳建造。
作為房地產開發企業,龍湖集團近年來在推進近零能耗建筑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龍湖集團開發的高碑店列車新城住宅項目首批次32萬平方米已竣工交付,全部按近零能耗建筑標準設計建造,運用了保溫和氣密性能優良的門窗+電動外遮陽系統、高效熱回收新風系統等近零能耗建筑技術。
廣大建筑企業積極推進綠色低碳建造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建科技集團負責建造的
北京亦莊藍領公寓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該項目是以模塊化方式建造的。模塊化建造可以視作裝配式建造“升級版”,即以每個房間作為一個模塊單元,房間的機電、管線等90%在工廠完成預制生產,運到現場直接吊裝。
中建科技有關負責人介紹,與傳統建造比,模塊化建造具有綠色、低碳、智能的特點,建造速度、精度、質量更高。以北京亦莊藍領公寓項目為例,整體裝配率達92%,可節水70%,節電70%,減少80%的建筑垃圾,可循環利用率達90%。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