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抑制“攀高峰”
王金南透露,今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多次在
會議上提出加快建立碳排放雙控制度,即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并且政策需求“越來越緊迫”。
碳排放強度是指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5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8.4%,超過了向國際社會承諾的40%~45%。
但是,我國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還需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相比于歐盟碳達峰至中和約70年的時間跨度,我國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時間緊、任務重。
“實施總量控制是克服碳排放‘攀高峰’的有效機制。”王金南表示,相比于強度控制,碳總量控制具有更強的約束力和調控作用,尤其是可以設定明確的“天花板”,有效避免部分地區和行業出現“攀高峰”現象。
他認為,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齊步走”,首先必須對電力、交通、建筑等重點行業提出總量控制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
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表示,從地區上說,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盡早達峰;從行業上看,鋼鐵、水泥等產業應該率先達峰。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科學轉型過程,政策性極強,既要防止‘一刀切’、簡單化,又要防止轉型不力,帶來落后和無效投資。”杜祥琬說,通過加快推動技術進步和發展轉型,我國可以實現高質量的碳達峰和如期的碳中和。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