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費剛性增長 轉型脫碳持續承壓
記者梳理材料發現,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體量、能源需求總量和碳排放總量持續增長,能源發展仍面臨能源雙控、減碳、環境治理等多重約束。
粵港澳大灣區屬于典型的能源輸入型地區,能源自給率低,所需化石能源和電力多依靠外購,本地一次電力與非化石能源消費中比重較低。
廣東地區雖有豐富的海上風能可再生能源資源,但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由于開發技術難度大、商業模式缺乏創新,加之本地可再生能源制造業發展偏弱,大灣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并非易事。
有專家指出,雖然在電力方面,隨著“棄煤擇氣”的工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化石能源占比不斷降低,但交通方面油品需求的持續增長正成為大灣區化石能源退出的最大障礙。
以廣東為例,根據近年相關趨勢分析,該省能源消耗與經濟發展呈現出相對脫鉤態勢。近4年廣東省以年均3.16%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7.01%的經濟增長。
但不可忽視的是,廣東省能源消費總量增長仍為剛性需求,其中煤炭和油品仍為該省主要能源消費品種。廣東省能源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3.41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44%,其中煤炭、石油消費分別占比34.7%、27.5%,合計超過六成。
“廣東省生產方式仍相對粗放,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倚煤,轉型艱巨。伴隨著人口增長與城鎮化持續推進,若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不轉變,廣東資源能耗和碳排放均將持續增長,脫碳也將持續承壓。”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蔣宏奇介紹說。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