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現“雙碳”戰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對于中國企業
綠色營銷戰略而言,自此有了全新的戰略方向,而品牌建設作為營銷戰略的核心內容也將依據“雙碳”目標開啟新的發展階段?;诖耍疚膶钠放平ㄔO的視角探討 “雙碳”目標下中國品牌建設機遇與路徑。
“雙碳”目標為國家形象品牌建設提供巨大的戰略機遇
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成果之一,就是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如何由大變強,卻始終是經濟學家和企業家所熱衷討論的問題,也是我國政府所關注的問題。由大變強,意味著“中國制造”將成為令人尊敬的國家形象品牌,由原本較為普通甚至有些負面的形象轉變為卓越質量的國家形象。
因此,本文主要聚焦我國制造業塑造的國家形象,即一國制造業呈現出來的總體品牌特征,它是由一國制造業品牌的群體形象決定的。
為此,我國有關部門自2008年起就多次在倫敦鬧市區、紐約時報廣場投放了中國國家形象廣告,盡管受到全世界廣泛關注,但傳播效果卻不盡人意。原因主要是廣告內容過于宏大,而沒有傳遞清晰的“中國制造”國家形象品牌的差異化價值。
從制造業角度看,國家形象品牌的形成,雖然有很多獨特的歷史原因,但也有其內在的邏輯,那就是特定國家在企業戰略模式、技術創新范式和產業鏈布局方面長期形成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總體表達,并因此給全球顧客留下的總體印象。比如,“德國制造”意味著品質卓越、產品精美、工藝精密;“日本制造”意味著品質可靠、富有工匠精神;“美國制造”意味著價廉物美、技術先進,等等。
我國作出“雙碳”目標的莊嚴承諾,為中國品牌特別是制造業國家形象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戰略機遇,那就是未來中國國家形象品牌的差異化優勢應當來自于中國企業獨特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來自于中國企業在低碳、環保等領域的技術創新,來自于中國在
新能源、新材料及其他綠色產業鏈等方面形成的獨特優勢。通過長期努力,這些產品、服務、技術和產業創新的成果,將匯聚成“中國制造”品牌的總體形象,即未來“中國制造”將意味著
低碳環保、綠色創新。
那么,我國能夠抓住這樣一個巨大的戰略機遇嗎?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制造業已經具備打造“雙碳”國家形象品牌的戰略基礎。首先,中國政府已經向全球莊嚴宣告 “雙碳”目標,這必然成為當下“中國制造”品牌建設的指導思想。其次,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能源科技等綠色能源產業領域以及傳統產業的低碳轉型方面已經提前布局,在全球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
第三,在國家政策指引下,一大批中國領先企業都紛紛將“雙碳”目標導入企業發展戰略,并在綠色技術創新、綠色供應鏈以及用數字化、人工智能等實現低碳、環保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比如,以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已經成為全球汽車革命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天合光能、保利協鑫等一批中國光伏企業等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著領導者和重要影響者的角色。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