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非常深刻的經濟學、管理學問題。”20日,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博鰲亞洲
論壇2022年年會舉辦的“
碳中和:企業在行動”分
論壇如是說。
得出上述結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劉俏表示,一是實現碳中和需要大量投資,光華課題組估測,到2050年,僅在中國就需要近250萬億元的投資。
“這個是天量的數字。”劉俏認為,從金融體系的角度,最關鍵是要迅速形成碳
價格的發現機制。它不是純粹的
碳排放交易的現貨市場,而是怎么通過金融產品、金融市場把這個元素體現出來,這是當務之急。
他還表示,二是企業的增長范式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果把碳排放理解成一個生產要素,它會進入到生產函數中,并影響消費者效用函數。
劉俏稱,碳中和將是一個新的文明形態的變化,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財政政策應該在其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他建議,可以發行一些期限30年至40年的長期國債、“碳中和”國債,大量投入到可實現碳中和的節點領域、節點行業。此外,
綠色金融、
綠色債券、綠色信貸,包括PE、VC,要更加積極地促進跟碳中和相關的技術投資。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