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提出,要把“2035年廣泛形成
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明確納入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目標,為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空間格局提供規劃支撐。
據寧夏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全面梳理近年來寧夏
新能源產業的用地政策,測算風電、光伏發電等
新能源產業新增用地規模,從規劃引導和負面清單的角度,提出用地適宜區域,繪制新能源產業用地潛力資源分布圖,通過規劃引導優化新能源產業布局。
據了解,寧夏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從鞏固和提升兩個方面優化生態空間格局。一是鞏固生態系統固碳作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完善生態空間分級分類管控,通過強化對主要
碳匯空間的國土空間管制,保障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能力。二是提升生態系統
碳匯能力,銜接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0%、濕地面積穩定在310萬畝等目標,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造林綠化空間,為森林覆蓋率提升、林草資源總量擴大、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提升留有空間。
寧夏還提出要強化規劃農業、城鎮空間的綠色低碳發展導向。在農業空間,提升耕地生態功能,增加耕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在城鎮空間,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融入
綠色建筑、低
碳減排等理念和措施,引導營造低碳綠色生活環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