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碳中和的機會?
問:有人預測,以后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要追溯“
碳足跡”,類似于現在有些企業在自己的供應鏈中推行的勞工保護制度,那么對于現在的企業來說,如何應對碳中和的趨勢?
賈衛列:供應鏈是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等,通過與上下游相關環節連接組成的網絡結構。追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碳足跡包括供應商、生產工廠、分銷企業、物流企業和零售企業等基本要素以及他們的全部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
關注碳足跡的大小,不僅要求我們減少企業內部產生的碳排放,更要關注整個供應鏈的碳排放的減少,這就要求我們構建綠色供應鏈。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構建綠色供應鏈,鼓勵企業開展綠色設計、選擇綠色材料、實施綠色采購、打造綠色制造工藝、推行綠色包裝、開展綠色運輸、做好廢棄產品回收處理,實現產品全周期的綠色環保。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不斷完善產品綠色設計、綠色包裝和綠色供應鏈標準。
到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達189家。通過推動綠色供應鏈的建設,可有效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碳足跡。
對企業來說,首先要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要深刻認識到實現雙碳目標是國家戰略,加入到綠色供應鏈是大勢所趨;
其次,企業要積極申請ISO 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嚴格執行《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及相關行業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要求的國家標準、各地發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和報告指南”和有關的“企事業單位碳中和實施指南”;
再次,加強企業的能力建設和碳排放管理,做好企業的碳排放監測、報告,履行企業的碳排放主體責任;
第四,建立完整的綠色物流、綠色制造、綠色營銷、綠色服務體系。
只有建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管理體系,適應國際和國內日益完善的碳定價機制,才能使企業在“30·60”雙碳目標下穩步綠色發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