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煤炭限產和能耗“雙控”對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都造成了影響,而能耗“雙控”又與“雙碳”(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目標相關,為防范矯枉過正,推進雙碳目標更好實現,優化實施路徑就顯得至關重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發布《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從住房、物業服務,到
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以及
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領域,都將推進完善標準化建設。在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方面,提出完善可再生能源標準,研究制定生態
碳匯、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標準,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工程。而且,標準化發展要實現“四個轉變”,其中之一是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
幾乎同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
會議,提出必須以保障安全為前提構建現代能源體系,著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給能力。
會議稱,實現雙碳目標要科學有序推進,要結合近期應對電力、煤炭供需矛盾的情況,深入測算論證,研究提出碳達峰分步驟的時間表、路線圖,從實際出發,糾正有的地方“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
不論中央發文還是總理講話,都點出了當前雙碳目標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阻礙。包括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雙碳目標實現與保障能源安全如何權衡以及推進過程中的標準等。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目前實現雙碳目標主要是政府在主導,工業企業和居民的主動參與意愿不高,前者甚至是迫于行政壓力不得已而為之。這樣的碳中和目標,不是健康的,勢必對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產生沖擊。當然如果純靠市場,雙碳目標也難以實現,因為企業不會主動去增加成本,而是會選擇成本低供應充足的能源。
因此,未來雙碳目標的實現應著重權衡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的重點是制定合適的標準和規劃,讓市場自發引導企業參與到
節能減排的雙碳目標實施路徑中,最終實現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格局。
至于能源保障問題,作為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現階段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繼續增長,今年經濟加快復蘇對能源需求增加正是電力短缺的重要因素。如李克強所言,供給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必須以保障安全為前提構建現代能源體系,著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給能力。
換言之,雙碳目標的實現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進。目前中國電力供應中,煤電占比在70%以上,今年由于水電和新能源發電受氣候影響同比有所下滑,對煤電的依賴反而增加。此時對煤炭限產,煤價飆升乃至煤電倒掛就不難理解了。所以,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要針對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優化煤炭產能布局,根據發展需要合理建設先進煤電,有序淘汰落后煤電。同時應不斷優化和改進煤電技術,讓燃煤發電更加高效和
綠色,助力節能減排。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先立后破”,即提升新能源的供給能力。這就需要加快能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攻關,強化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研發,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增強消納新能源和安全運行能力。讓太陽能、風力等新能源發電既在電力供應比重上不斷提升,且能更加穩定地儲能和供應。
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經濟自身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但不宜躁進。需尊重市場、循序漸進、“先立后破”,既能夠更健康地實現,也不至于沖擊經濟社會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