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
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作出了碳中和承諾。目前,英國、日本、墨西哥、歐盟、韓國、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通過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專項法律。
我國也向世界作出莊嚴承諾: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
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說。
在賀克斌看來,碳中和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密切相關。“碳中和目標與空氣質量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低碳能源轉型對中國空氣質量長期持續改善起到決定性作用。”賀克斌說,據測算,碳中和情景下,能源轉型對2060年中國PM2.5濃度改善的貢獻可達到75%左右;在全球溫控1.5度情景下這一貢獻將進一步提升到80%左右。
考慮到現階段的國情,賀克斌指出,我國實現碳中和面臨巨大挑戰。
“首先是我國的高碳能源結構,2019年主要國家的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比50~85%,我國約為85%,但歐美國家化石能源中煤炭占比僅為3~17%,我國卻高達57%;二是我國的高碳產業結構,在全球產業鏈分工里,水泥、鋼鐵、石化這樣高耗能的工業,在我們整個產業中的比例還比較高,實現碳中和,煤電二氧化碳排放要基本清零,非化石能源發電要達80%以上,低碳轉型非常艱難。”賀克斌說。
同時,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在中高速發展階段,工業化、城鎮化仍在推進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減碳也不是可以輕松實現的。
此外,“我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時間短、任務重,挑戰非常大。”賀克斌直言。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