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碳達峰”催生“氣超油”
新年伊始,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對外發布消息:2020年,集團公司國內油氣產量首次突破2億噸,其中天然氣當量突破1億噸,達到1306億方,首次超過原油產量。中國石油聚焦油氣能源主責主業,頂住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等多重壓力,實現了天然氣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種安全便捷、高熱低碳的清潔能源,天然氣既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更是關系到碧水藍天的生態工程。中國石油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就是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征程。
“西氣東輸”“北氣南送”“陜氣進京津”……中國石油將清潔的天然氣開發出來,輸往神州大地,送到千家萬戶,在滿足國計民生能源需求的同時,也在提升民生質量、助力企業低碳發展、改善地區能源結構、特別是保護生態環境和建設美麗中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所產生的多重效應正不斷向外涌溢。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新中國天然氣產量從建國時的0.118億立方米到100億立方米,用時27年。直到1998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不足150億立方米。
從2001年開始,隨著我國長輸管道建設的加快、民用天然氣的普及、企業和車用天然氣行業的發展,天然氣成為深受市場青睞的能源產品。中國石油集團全面加大天然氣產業投資力度,僅“十五”期間針對天然氣產業鏈的投資就達到5985億元,相當于同期實現利潤的125.62%,勘探開發了8個千億立方米規模的大氣田,累計新增天然氣地質儲量1.7萬億立方米,新增天然氣儲量為“九五”期間的1.8倍。此間,按照發展規劃,中國石油此前預計2030年國內天然氣產量超過原油。
“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作出實現天然氣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部署,油氣勘探工作在地質理論和技術創新、油氣勘探突破發現和增儲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同時,集團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全面加快。在連年保持原油穩產1億噸的基礎上,中國石油天然氣以每年200億立方米的增幅快速提升。
2017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突破1000億方大關,其中
頁巖氣增長達到41.2%。
2018年,中國石油國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國內天然氣產量再創新高;建成投產21項互聯互通重點工程,儲氣庫首次單日產氣量突破1億立方米;同時,優化天然氣管理體制,增強終端供氣保障能力,重點地區供應天然氣增幅達10.4%。
2019年,中國石油新增探明油氣地質儲量當量達到18.4億噸,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118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6%,在我國天然氣產量占比達70%;加大引進海外管道天然氣、LNG,向社會供應天然氣達1812.9億立方米,占全國天然氣供應市場份額的65%。同時,中國石油全力配合國家管網改革,組建專業化天然氣銷售公司,構建天然氣銷售業務一體化運營管理
平臺和投融資
平臺。
特別是進入2020年以來,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發展目標,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產業發展再添新動力。這一年,中國石油各大油氣田天然氣開發捷報頻傳:塔里木油田實現油氣當量超過3000萬噸,其中天然氣產量超過300億方;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產量則達到318億方,成為西南地區首個300億方大氣區;特別是長慶油田,油氣當量更是攀上6000萬噸高峰,其中天然氣產量達到448億方……這使得中國石油2020年國內油氣產量突破2億噸,其中天然氣產量首次超過原油,總計達1306億方。
“天然氣產量首次超過原油,對于中國石油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油氣勘探開發
專家胡文瑞表示,這表明中國石油低碳天然氣資源超過重碳石油資源,標志著中國石油天然氣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
“隨著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天然氣還將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期。”這是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近日組織召開的“十四五”發展院士專家咨詢研討會傳出的聲音,被業內譽為“中國天然氣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戴金星認為,“十四五”期間將是我國天然氣工業的大發展時期,天然氣產量到2025年預計達到2500億方。他說:“‘十四五’期間中國天然氣工業大發展具備三大有利條件:一是我國天然氣資源豐富而探明率低,具有更快發展天然氣的資源優勢;二是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產量持續增長,具有更快發展天然氣的增長優勢;三是我國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逐年上揚,具備更快發展天然氣的儲量優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