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債券探索
結合實踐
案例,Sustainalytics大中華區副總監金冀安建議發行人從適當性、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有效性及連續性這六個方面入手進行轉型的探索。
1、適當性:發行人需考察自身做氣候轉型融資的適當性。
?。?)發行人是否處在棕色行業(碳密集型行業)?棕色行業如:鋼鐵、天然氣、水泥、船運、航空、鋁業等。
?。?)轉型是否勢在必行,是否反映了最直接的生產生活需求?
?。?)現階段是否面臨技術瓶頸或壁壘?一些低碳科技無法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亦或是這些活動是大型復雜行業系統的一部分,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進行改造,因此只能采取緩解措施(即減少排放的臨時解決方案)。
2、科學性:規范的氣候轉型融資應以科學為基礎,并在可信的國際組織(SBTi、TPI、CBI、IEA等)的研究分析基礎上,對標設立脫碳路徑。
3、系統性:氣候轉型融資應該用來對發行人自身經濟活動中的系統作業進行增量改進,或是進行系統整體改造;募集資金應處理系統的“主要”環節而不應該僅僅起到“輔助”作用,不是“小修小補”。
4、全面性:氣候轉型融資對整個價值鏈的影響至關重要,一項活動的轉型途徑原則上不僅應考慮主要生產工作的碳強度,還應考慮供應鏈上下游和最終產品使用的
碳排放。
以水泥行業為例,假定轉型的目標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60~70%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于水泥熟料的加工過程,重點減碳環節,一方面可以使用低熱硅酸鹽水泥、高硫酸鹽水泥、碳負性鎂基水泥等來替代普通熟料水泥(硅酸鹽水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加裝
CCUS裝置,捕集封存部分碳排放。剩余的30%~40%排放產生于全生產線上的燃料加熱和用電,提高熱力和電力的使用效率,上游同時可選擇替代性強的可再生能源,產品終端以及未脫水水泥的機械回收和已脫水水泥的熱力回收。
5、有效性:轉型募集資金用途應遵循脫碳的最直接路徑,如果對特定的作業環節有更環保的選擇,那么即使在轉型框架中也應該選擇。
6、連續性:對發行人的戰略進行獨立的技術評審和驗證,所參考的轉型分類法應該是動態的、進化的和靈活的,因為技術、新科學和市場預期將會發展。
目前,天然氣、鋼鐵等棕色行業企業及金融機構對轉型債券的關注熱度正逐漸升溫。通過使資金有效流向致力于解決氣候變化風險問題,資本市場正發揮著關鍵的促進作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