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全球疫情大流行下,世界經濟遭受重大沖擊,
綠色債券市場也受到重創。為此,穆迪下調了預測2020年全球
綠色債券發行的預期。可喜的是,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并未受疫情影響,依舊保持穩步增長態勢。當下,我國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綠色債券發行市場。中國綠色債券穩步增長的推動因素是什么?如何更好地讓國際投資者識別并投資?其未來發展趨勢如何?本期財經問道將一一解析,敬請讀者垂注。
危中有機 我國綠債市場迎新突破
本報記者 陳姝含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經濟遭受重創,綠色債券市場也不例外。得益于我國各項政策的大力推動,我國綠色債券幸免于難。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
專家表示,有效的政策舉措將依舊是中國綠色債券發行量持續且有序增長的關鍵。未來,我國綠色債券發行主體類型進一步多元化,2020年將邁上新的臺階。
一枝獨秀
“受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全球綠色債券市場受到一定的影響。”興業研究綠色金融首席分析師錢立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截至2020年6月,全球符合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標準的貼標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達到8867億美元。2020年1-6月,發行規模為8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6%。
就在此前,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綠色債券發行“保持低迷”,下半年才會隨著經濟發展緩慢反彈。同時,穆迪下調了預測2020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的預期,2020年綠色債券的交易額將從最初預計的3000億美元下降為1750億美元至2250億美元。
雖然全球綠色債券市場陷入低迷,但是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受疫情影響有限。根據Wind最新統計數據,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我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共計發行136只,發行規模合計1095.5億元,約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近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貼標綠色債券發行總量在2019年位列全球第一。日前,中央結算公司和CBI聯合發布的《中國綠色債券市場2019研究報告》顯示,若以全部貼標綠色債券的發行總量統計,中國以3862億元人民幣(558億美元)的貼標綠色債券發行總量,成為2019年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來源。
政策助推 有序增長
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各項政策的大力推動。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起草了《關于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其中剔除了煤炭的清潔利用,同時還首次納入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CCUS)技術。
“這次征求意見稿有非常多的亮點,讓國際投資者看到了中國綠債市場的巨大進步,增強了投資信心。”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中國區總經理邵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大的亮點是新版目錄剔除了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長期以來,中國綠色金融的聚焦點是清除環境污染,以解決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工業急速發展而引起的環境問題,這個階段發達國家像美國和歐洲也經歷過。“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但是從應對氣候變化的角度,對
碳減排的效果非常有限,遠不能達到巴黎協定中實現全球氣候目標的要求。”她指出。
此次征求意見稿中不僅剔除了煤炭,甚至也沒有提到天然氣的利用。同時,新增了氫能、可持續農業、綠色消費金融以及許多其他的行業,比如綠色服務和制造業。對此,邵歡認為,這凸顯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是中國在治理環境污染達成初步成效后,逐步發展
低碳經濟的重要的思路轉變。
另一個亮點,在于這次征求意見稿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證監會三大監管機構共同發布的。邵歡指出,這意味著所有綠色債券,不論發行實體的類型,都將統一使用新目錄作為募集資金投向的指導目錄,這是業界期待已久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在不同監管機構之間實現的融合,對綠債市場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另外,征求意見稿還明確了適用的綠色債券品種,做好了新版目錄和現行綠債目錄和國家發改委《綠色債券發行指引》適用范圍的銜接,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邵歡表示,“征求意見稿使中國標準和歐盟分類方案等國際慣例更加貼近,以便于國際投資者參與不斷發展的中國綠債市場,增強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期待市場能夠在實踐中給出更多反饋。”
錢立華指出,征求意見稿實現了我國各類綠色債券標準的統一。此次發布的新版目錄對我國綠色債券標準進行了統一,適用范圍包括了境內所有類型的綠色債券:綠色金融債券、綠色企業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結束了原來不同綠色債券標準共存的情況,有利于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錢立華認為,征求意見稿實現了與國際標準的接軌?;茉醇{入與否是國內外標準接軌的關鍵。征求意見稿刪除了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的相關類別,實現了與國際標準的接軌,有利于吸引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綠色債券市場進行投資,提升中國在綠色債券標準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潛力無限 未來可期
“疫情之下,各國都推出了提振經濟的刺激計劃,希望找到下一個經濟增長點。”邵歡指出。
以中國為例,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
會議提出的“
新基建”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起到了助推作用。
錢立華指出,最受關注的“新基建”七大投資領域中包含著大量的綠色項目。據估算,2020年,“新基建”七大投資領域的投資規模預計在2.17萬億元左右。其中,可以明確歸為綠色新基建的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以及特高壓三大領域的投資規模預計為1.42萬億元,在總投資規模中占比高達65%。若是考慮到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對各產業的提質增效,以及對綠色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新基建”中綠色項目的占比將更高。“如此高占比,也將對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我國綠色債券如何保持持續增長?錢立華說,中國綠色債券需要更多創新品種,建議進一步鼓勵和創新可持續發展債券、氣候債券、綠色政府專項債券以及藍色債券等。
錢立華表示,積極推進和發行綠色政府專項債券,一是綠色政府專項債券適應綠色項目,特別是大型的綠色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大、周期長的特點,可解決期限錯配問題;二是發行綠色政府專項債融資,依托政府信用,綠色債券的發行利率較低,可以大大降低大型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同時免稅等政策也可以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投資。
在我國,海洋經濟同樣占據重要地位。錢立華建議,在統一的綠色債券標準與框架下,可以開始逐步
試點和推進藍色債券。
“危中有機,放眼未來,綠色債券的發展前景依舊向好。”邵歡向記者表示。
當前,受疫情影響,市場開始尋求更加穩定、長期回報率較好的投資,同時注重建設一個能夠更好地應對危機和風險的經濟體系。因此,健康、公共衛生、生態保護等行業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
邵歡說,“不管是市場追捧的大健康和生態保護項目,還是政府倡導的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有許多項目符合綠色債券支持的范圍,相關資產可以成為綠色債券發行的基礎資產。”
“期待未來一年,有更多的新發行人加入市場。”邵歡表示。
興業研究綠色金融分析師方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境內外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已累計超過萬億元,預計與綠色信貸類似,我國綠色債券發展也將開始從規模增長轉向多元化發展,綠色債券品種將日益豐富,可持續發展債券、氣候債券、綠色政府債券、藍色債券等有望在今年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和突破。與此同時,我國統一的綠色債券標準今年也將正式出臺,這都將會促進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在2020年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中國綠債:吸引國際投資者
本報記者 陳姝含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貼標綠色債券發行總量在2019年位列全球第一。在我國綠色債券標準統一化趨勢逐漸清晰的當下,如何更好地吸引外商投資者?對此,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畢馬威中國商業報告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服務主管合伙人朱文偉。
認可度高
中國經濟時報:從全球來看,綠色債券比普通債券更具吸引力,中國也是嗎?
朱文偉:是的。綠色債券和普通債券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綠色”。前者的資金都是用于投資一些綠色環保項目,而后者的資金投向沒有太大的限制。因此,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相比于普通債券,綠色債券更符合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現實需求,能夠獲得國家的認可。綠色債券貫徹我國綠色發展和金融創新理念,支持綠色轉型和發展綠色產業政策。
目前,綠色債券因為具有較低的債券發行成本、項目和資金周期相匹配、拓寬了綠色產業的融資途徑等特點,所以對發行人和投資者都有更大的吸引力。
中國經濟時報:境外投資人對中國境內綠色金融產品的認可度如何?
朱文偉:境外投資人進入中國市場,更多關注有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標準化產品。在中國境內的金融產品中,綠色債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目前,市場上的綠色債券,包括綠色金融債券、綠色企業債券、綠色公司債券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等,均是由不同的機構審批,不同的產品對應的政策和目錄、標準等皆有差別。
雖然目前標準尚待統一,但是境外投資人對中國境內綠色金融產品,認可度已很高。從近兩年的市場情況來看,國內發行人在境內外發行的綠債,認購倍數非常高,尤其在債券通項下發行的綠債,境外投資人參與比例非常高。很多境外投資人屬于關注環境社會的負責任投資者,他們非常傾向于投資綠債。
收益可觀
中國經濟時報: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更關注哪些方面?其對境內綠債市場投資有哪些預期?
朱文偉: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更多的是擔心中國綠色債券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不統一。根據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發布的《綠色債券原則2018》,國際綠色債券遵循四大核心要素:募集資金用途、項目評估與遴選流程、募集資金管理、披露報告。在后三個核心要素中,國內的綠色債券標準與國際的綠色債券原則基本一致,差異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募集資金用途和募集資金使用方面。
今年5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起草的《關于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與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人民銀行先后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15年版)》和《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在適用范圍上進行了有效銜接,同時也兼顧并借鑒了國際綠色項目、綠色資產分類的主流標準,提升了國內綠色債券支持項目標準的國際化水平,這可以吸引更多境外資金參與中國綠色債券市場。
境外投資者在投資境內綠債市場時更關注收益情況。我國綠債指數總收益率略高于標普500指數和標普綠債指數,我國綠債整體市場狀況表現優于國際綠色債券和國際債券市場。因此,我國綠色債券對國際投資者,特別是國際責任投資者,是具有吸引力的。
加強開放合作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更好地讓國際投資者識別和投資中國綠色債券,你有哪些建議?
朱文偉:綠色債券是國際資本市場關注的重要話題。近年來,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迅速。與此同時,更多的國外投資者已將目光轉移至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為了更好地讓國際投資者識別且投資中國綠色債券,建議:一是進一步對國際投資者開放中國債券市場,吸引國際資本投資綠色債券。如交易所債券市場近年來已加強對國際投資者關于中國債券特別是綠色債券的宣傳介紹,落實國際優質資本的重點培育。
二是推進實現國內外綠色債券標準一致性。一方面繼續加大對國內、國際主要標準間的共識性工作,建立標準之間的對應關系,實現一致性綠色債券的標準共認。另一方面降低責任投資者對綠色債券跨境識別門檻,降低企業跨境發行綠色債券成本的基礎工作,促進未來跨境綠色資本的流動。
三是加強機構間合作,促進完善綠色債券信息披露制度。針對綠色債券的標準不同以及不斷更新造成的信息上的隔閡,有必要加強各機構間綠色債券相關組織的溝通和合作,共享綠色債券信息,統一綠色債券資金募集監管標準及分類評價體系。
孕育新機
中國經濟時報:對我國綠色債券在未來一年的發展你有什么樣的預期?
朱文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帶給人們綠色發展的深入思考,使得我國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業務創新不斷涌現。展望未來,我國綠色債券將進一步展現出發展活力,總體將呈現出以下發展態勢:一是疫情給綠色債券帶來新思考。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圍內暴發,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全球氣候變化是導致疫情暴發最主要的根源之一,推動綠色發展、加大綠色金融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及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支持,是人類預防威脅發生的根本之道。
雖然在疫情期間,氣候變化等全球環境治理相關行動受到影響,部分綠色產業受到沖擊,但是短期的沖擊不能改變綠色債券從長遠來看對疫情預防的重要意義。同時,在疫情期間,眾多綠色債券發展的新機遇也應運而生,如金融機構通過各類綠色債券助力綠色防疫等。
二是綠色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截至2019年年末,我國境內外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已累計超過萬億元,與綠色信貸類似,我國綠色債券發展也已開始從規模增長轉向多元化發展,綠色債券品種日益豐富:可持續發展債券、氣候債券和綠色政府債券開始在我國逐步出現,藍色債券也開始起步。
三是可持續投資不斷完善??沙掷m投資是一種在投資組合選擇和管理中考慮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的投資方法。我國的可持續投資仍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國內各類綠色投資產品如綠色基金、綠色指數及相關產品等正快速涌現,我國近些年也在加速推進ESG投資相關的制度建設。未來,隨著EGS信息披露制度、ESG評級和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ESG投資產品的不斷豐富,國內的ESG投資優勢將逐步顯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