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貿領域的熱點除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之外,還有一個熱點也與歐盟有關——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
現在距離2026年1月1日的CBAM正式執行期還有大約一年半的時間,中國企業該如何更好應對?在中國貿促會貿易推廣交流中心日前舉辦的應對歐盟碳關稅工作
會議上,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
綠色價值鏈研究所副所長劉婷、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北京代表處可持續投融資部項目總監李曉真、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能效與低碳研究部高級項目經理侯顯達等
專家學者和貿促機構負責人共聚一堂,為中國企業更好應對CBAM獻計獻策。
與會專家介紹了CBAM的最新動態。CBAM委員會預計2024年將出臺關于聲明授權條件、第三方核查認可、商品覆蓋范圍向價值鏈下游擴大等具體實施細則;預計2025年將出臺關于出售和回購證書、核算方法修訂、確定證書
價格發布階段性實施情況報告、規范間接排放、討論如何促進落后地區脫碳等工作。
與會專家認為,從短期看,CBAM初期對中歐貿易影響有限,但從中長期看,其影響會依托特定行業供應鏈從歐盟傳導至我國及相關行業。為此,與會專家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應對:一是推動國際對話與合作;二是研究建立我國
碳稅制度,加快推進國內
碳市場建設;三是推動供應鏈綠色化發展,幫助企業優化供應鏈布局和戰略規劃;四是做好提交出口產品
碳排放數據及其他所需信息的準備;五是在提振企業應對CBAM的信心基礎上,做好基礎培訓、專業咨詢、國際交流、節能降碳、認證標簽等工作,不斷推動服務企業模式創新。
會議上還演示了新歐盟碳關稅評價核算系統(Lite版本)。該系統搭載在貿促行商事認證服務
平臺,企業僅需簡要提供企業與產品信息、選取出口產品的CN code,即可根據系統內置的對應產品默認值自動生成數據報告,大大簡化流程,降低填報門檻。該系統將幫助我國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外貿企業開展歐盟碳關稅自我評估核算,積極參與和融入全球綠色低碳供應鏈。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