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鐵企業如何應對碳關稅?
目前,我國鋼鐵工業采用電爐短流程的比例大約是10%,而歐盟這一比例已經達到40%。根據國內數據進行測算,使用電爐短流程的噸鋼碳排放量比長流程低70%左右。因此,從整體上看,歐盟的噸鋼碳排放量遠遠低于我國。
采訪中,有專家認為,相關企業將直接感受到歐盟和中國碳市場上二氧化碳排放成本的差異,由此激發更大的內生動力,持續優化生產技術及工藝,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相對成本優勢和市場競爭力。
具體而言,我國鋼鐵企業如何應對?
范鐵軍認為,首先,要加快推動
綠色低碳轉型。做好頂層設計,推動優化產業結構。開展傳統高爐轉爐工藝節能減碳技術應用,推動極致能效;提高廢鋼使用量和電爐短流程煉鋼占比;不斷探索氫冶金、
CCUS等創新低碳技術研發及示范推廣應用。加快
清潔能源發展,有序推進太陽能、風能等利用,加大綠電采購,優化鋼鐵生產能源消費結構。
此外,應完善全國碳市場機制。將
碳交易作為應對CBAM影響的有效抓手。健全碳定價機制。加快拓寬行業覆蓋范圍,有序推進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最大化發揮市場化機制
碳減排作用。我國鋼鐵行業可充分借鑒碳市場建設經驗,結合國內碳市場建設現狀,從鋼鐵行業碳配額分配方案研究、鋼鐵行業MRV體系完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修訂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與此同時,應推動建立核算標準互認機制。鋼鐵行業可以在碳排放核算及核查標準互認方面加強與國際接軌,應加強對歐盟碳市場、碳關稅制度的研究,加快完善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建設,開展相關核算方法研究,逐步建立
碳足跡標準、
碳計量標準等,提高中歐核算標準、核查結果的互認度。
“綠創碳和”
平臺的專家認為,出口型企業需熟悉和跟蹤CBAM機制的政策動態,尤其是適用的產品范圍、實際支付碳排放價格的計算方法、產品含碳排放量的計算方式等。在建立并完善自身
碳管理的同時,將涉碳因素納入供應商的遴選、考核、督察和淘汰制度。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