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新的
碳稅。大部分市場人士預測
碳稅將調高至每公噸10元至15元,但不排除將有更大幅度的調整。
專家認為,目前的市場環境充斥通貨膨脹風險,任何稅率調升都必須經過仔細考慮和規劃,讓企業有足夠時間做準備。
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全球有將近30個國家實施碳稅,各個國家征收的稅率差異極大。最高稅率是瑞典的每公噸137美元(約186新元),最低是烏克蘭的每公噸0.36美元。
我國從2019年起征收碳稅,直至2023年是每公噸5元。財政部長黃循財將在本月18日發表2022年財政預算案聲明,屆時將公布2024年起的稅率。
大華銀行經濟師顏圣充在一份2022財年預算案預覽的報告中說,他預期政府將在2030年之前,將碳稅調高到每公噸10元至15元。
顏圣充的預測和政府在2018年通過碳定價法案時的規劃一致,但有經濟師認為,碳稅的調整幅度將比預期更大。
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蔡學敏和李主禮預測,碳稅將大幅調高到15元至25元。兩人指出,與先進的歐洲經濟體相比,新加坡目前的碳稅是相對較低的。
普華永道新加坡稅務主管合伙人胡和坤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去年6月提出了國際最低碳定價框架,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提出了不同的定價建議,以鼓勵更多國家加入減碳行列。
該框架建議,到2030年,低收入國家的碳定價應為每公噸25美元,高收入國家每公噸75美元。
胡和坤說:“這些數字都明顯高于新加坡現有的水平。鑒于通貨膨脹和持續存在的不確定性,任何稅率調升都必須經過仔細考慮和規劃,讓新加坡的企業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
KPMG新加坡負責能源與自然資源的合伙人艾蒂(Mark Addy)受訪時說:“到底該征收多少碳稅,科學界仍有很多爭論,但普遍共識是世界各地,不僅僅是新加坡,稅率都太低,無法實現氣候承諾和有效解決氣候變化的挑戰。”
艾蒂不排除政府將更大幅度調整碳稅,但他認為,急劇大幅提高新加坡的碳稅在短期內可能會產生反作用,因為它將妨礙更廣泛的經濟發展,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更沉重負擔。
“因此,逐步提高的可能性更大,但僅靠征稅不太可能帶來明顯的減排效果。”艾蒂建議,我國可以通過增加碳稅,并獎勵和支持企業投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案,例如對符合ESG原則的低碳
綠色建筑給予優惠的房地產稅。
新加坡國立大學能源研究學院研究員劉砡杏也預期新稅率將與政府之前規劃的一樣。她受訪時說:“當政府提出一個稅率時,是為了讓企業有一定程度的可預測性,以便提前計劃,例如做出投資決定,并給他們時間來適應。”
如果稅率超過了政府之前規劃的水平,劉砡杏認為,其余變數就是調整的時間表,或者政府將通過能源效率基金(Energy Efficiency Fund)為企業提供更多補助金。
此外,政府今年初指出正在研究允許須繳納碳稅的企業使用高素質的國際
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來部分抵消碳稅的可能性。劉砡杏認為,這個方案將如何進行值得留意。“包括政府如何要求大型排放者在利用
碳信用額度抵消排放之前,證明他們已經在我國進行了減排的努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