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曾建議,盡快將二氧化碳列為污染物,并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還進一步建議,全面推行碳稅政策,進一步增加碳排放成本和費用,從而促使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費逐漸減少。隨著環保稅首個征期的落幕,我國綠色稅制建設跨出了堅實一步,也進一步引發了“稅收如何引導環境良性發展”的多重思考和研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據了解,目前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以下簡稱“碳交易”)是碳減排的兩種主要政策手段,在全球諸多國家和地區得到了積極的應用。在早期,理論界將碳稅和碳交易視為替代性工具,重點進行兩種手段的優劣對比分析。在實踐上,各個國家和地區則基于本國國情與碳減排需要,選擇不同的手段。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新采取了碳減排市場機制手段,使得全球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都呈現了快速發展的態勢。截至2017年9月,全球已有超過40個國家實施了碳稅或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覆蓋了25%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國際社會對碳減排政策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碳稅和碳交易的關系得到重新考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筆者認為,碳稅和碳交易的政策設計出發點不同,作為減排機制也各有優缺點,但兩者并非不可并存。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也已經認識到碳稅與碳交易可并行應用、協調配合,二者的互補使用可以更好地幫助實現減排目標,并付諸實踐。而且,從各國實踐看,碳稅和碳交易的協調配合主要有兩種模式:覆蓋范圍的互補和價格機制的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