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期貨有助于提升市場活躍度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是落實我國“雙碳”目標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通過碳價格信號引導企業控排,兼具靈活性和經濟效率。不過,當前全國碳市場僅限于現貨市場交易,參與方主要是與碳排放相關的企業,以電力企業為主,市場相對封閉。
去年,碳排放權市場政策密集出臺,全國碳市場交易量進一步活躍。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6.3億噸,累計成交額430.33億元。其中,2024年配額成交量1.89億噸,成交額181.14億元,創全國碳市場2021年上線交易以來年成交金額新高。但今年春節前后,全國碳市場出現明顯“降溫”。
談及當前全國碳市場交易量仍不穩定的原因,廣東埃文低碳科技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高國輝認為,當前我國碳市場具有“潮汐現象”。此外,目前全國碳市場只有現貨交易,且受政策影響較大。碳市場的波動有較為明顯的履約驅動性質,即每次臨近履約期尾聲,
碳配額往往量價齊漲;等到配額清繳工作結束,交易量又明顯降低。
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全國碳市場制度建設方面的短板日益明顯,上市碳排放權期貨被業內視為豐富
碳金融產品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期貨市場具有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等功能,期貨市場適時推出碳排放權相關的期貨和期權產品,可以幫助市場參與者進行風險管理,通過活躍的交易行為提高碳市場的流動性,使
碳交易更為高效。
安永大中華區ESG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認為,金融衍生品對市場會起到“放大器”作用,能夠支撐形成有效的市場價格,碳市場也不例外。比如,歐盟碳市場絕大部分的交易來自衍生品。因此,未來我國碳金融產品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目前我國碳市場僅有現貨交易模式,企業無法有效通過金融工具對沖碳價在長期上漲過程中面臨的成本風險。”中信期貨能源轉型與
碳中和組負責人張默涵表示,從海外碳市場的發展來看,歐洲碳期貨的年度交易量超過70億噸,其中大部分的交易量集中在期貨市場。同時,從歐洲碳配額期貨持倉也能夠發現,歐洲控排企業在積極使用碳配額套期保值工具,對沖未來碳價波動風險,從而穩定企業生產成本。
推出碳排放權期貨,也能提升我國在國際碳市場的影響力。高國輝表示,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將增強我國在國際碳市場中的話語權和核心競爭力,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提供有力支持。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