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現貨市場建立了完善的市場基礎設施。一是登記交割系統。碳現貨市場一開始就注重信息系統建設,配額登記簿、自愿減排量登記簿實現了碳現貨交易主數據文檔的功能,市場參與主體的
開戶信息、持倉信息和交割信息等都得到了記錄,為
碳期貨的交割、風險監控等提供了數據支撐。二是信息披露機制。碳現貨市場的信息披露機制跟財務數據信息披露機制一樣健全,
履約企業和報告企業依據行業
碳排放核算方法(類比
會計準則)根據企業的能耗采購和耗用原始數據(類比
會計中的原始憑證)核算企業的
碳排放數據并形成年度碳排放報告(類比企業的年報),并報送發改委(類比國有企業報送國資委,上市公司在交易所披露),碳排放報告還需要經過第三方審定機構(類比會計師事務所)獨立審核并出具審核報告(類比財務審計報告),發改委對第三方審定機構出具的審核報告進行抽查復核(類比審計報告復核)。這一完備的信息披露機制確保了企業配額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三是市場渠道網絡。七家
環境交易所的渠道遍布七個核心省市,交易所會員輻射全國,有助于
碳期貨市場在全國的快速推廣。還有許多省級的交易所,這些交易所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市場,交易所具有
碳交易和碳期貨的專業能力,是推動碳期貨發展的重要力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