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局長王景武圍繞
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提出相關建議,包括及早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設立以
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王景武建議,“多措并舉積極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他認為,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有助于提升我國金融業的國際地位,而促進綠色發展需要金融體系強有力的支持,需要創新金融制度安排,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投資于環保、節能、
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綠色產業,推動經濟結構低碳化。
“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支持綠色發展,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遵循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的客觀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的引導作用,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首創相結合,創新金融制度和政策安排,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推動我國經濟向綠色化、低碳化轉型。”王景武說。
具體到措施方面,他表示,一是完善財稅支持政策,促進
綠色債券市場發展;二是設立綠色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為綠色發展提供長期性投融資支持;三是建立
碳期貨交易
平臺,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四是完善上市公司環保信息披露機制,推動上市公司落實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
“落實《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早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打造服務全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期貨交易平臺。”王景武建議以目前國內
碳交易量較大、交易規則較完備的碳排放權交易平臺為主干,整合國內各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平臺,打通各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之間的壁壘,擴大交易規模,提高市場流動性。充分發揮期貨的
價格發現功能,逐步建立起涵蓋現貨交易、遠期交易和期貨交易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
與此同時,王景武還建議支持廣東以部分有條件的地市作為創建綠色金融創新綜合試驗區首批
試點城市,在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完善碳交易市場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為全國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普惠金融的建議方面,王景武認為,有必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金融機構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從而改善普惠金融發展生態,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金融扶貧,使最廣大人民群眾公平分享金融改革發展的成果。
他說,深化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通過大力推進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以普惠制為核心和“三農”金融需求為導向,形成多層次、低成本、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今后金融扶貧工作的重要方面。
在王景武看來,這些措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配套政策;二是構建多層次、多元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三是有效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精準性;四是推進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創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