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噸/年的生產規模,卻僅需154名職工,華陽集團七元公司選煤廠減人增效的秘訣就是智能化。
記者了解到,2022年,七元公司獲得了總金額8億元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資金,受益于優惠利率貸款,選煤廠從設計起,就將智能化建設引入洗選生產各環節,讓煤炭洗選變得“智選”。
比如,該選煤廠安裝的26條皮帶,分布在4個車間。如果按照過去的模式,26條皮帶需要52-78名崗位工。接入智能化系統后,通過配備具有AI識別功能的智能巡檢機器人,能識別皮帶跑偏、溫度異常、設備故障、拋灑滴漏等現象,還可以自主處理問題,安全運行系數大大提高。
據了解,山西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山西省
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包括7個方面24項具體措施,從制度層面確保
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通過積極運用
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全省金融機構利用綠色金融標準或轉型金融標準,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對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的支持力度。
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資金支持下,華陽集團持續推動數字化三維模型、AI場景識別、固定場所無人值守等智能化煤礦應用場景建設,累計建成7座智能化煤礦、1座智能化選煤廠、127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成為山西首家所有生產礦井均完成智能化建設并通過省能源局驗收的集團企業。
據人民銀行山西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高波介紹,通過探索開展煤電、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標準應用,同步制定轉型貸款實施指引、企業方案編制手冊兩項團體標準,為銀行機構和企業融資對接提供明確指引,有效避免了對傳統高碳行業“一刀切”式的信貸限制,能夠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流向高碳行業低碳轉型的具體領域。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末,銀行機構應用4項轉型金融標準,累計為山西12家企業授信86.14億元,發放貸款27.03億元。
人民銀行山西省分行還依托自己的數據采集分析
平臺,
試點開展企業碳賬戶監測,先后指導長治、陽泉、大同3市將1122戶企業納入碳賬戶監測范圍,形成了覆蓋工業和農業的有資源型經濟特色企業的碳賬戶體系。
在此基礎上,山西推行“碳賬戶+碳征信”模式,將歸集的稅務、電力、供水等102個政府部門及公用事業單位涉企信息,與碳賬戶信息進行再次比對、校驗,開展動態綠色評價,全面描繪企業“碳減排”軌跡,使企業用能曲線“躍然紙上”。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銀行機構累計向建立碳賬戶的山西企業發放低利率貸款113.25億元。
有了“碳賬戶”,山西廣靈縣100MW集中式光伏電站儲能項目通過“碳減排掛鉤+收益權質押”模式,在去年9月獲得了總金額4.4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助力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據悉,這筆貸款利率與項目發電量(即碳減排量)掛鉤,設置分檔利率,在實現預期發電量目標的情況下,對項目貸款執行優惠利率,反之則提高利率。同時,通過企業電費收益權質押的形式進行擔保,將未來的電費收益“提前變現”,解決了抵押物不足的問題。
在山西,隨著“
碳信用”轉化為“碳融資”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少企業也有了綠色融資通道。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省金融機構依據企業
碳信用報告向轉型及
新能源企業發放貸款23筆,金額6.45億元;全省綠色“會同相關部門推進企業‘碳賬戶’建設,形成覆蓋‘生產端+能源端’的企業碳賬戶體系。”高波說,要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聯合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出臺煤化工等更多高碳行業的轉型金融標準,逐步拓展行業覆蓋范圍。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政策工具,聯合相關部門研究出臺配套激勵政策,通過貼息、獎補或風險補償等手段,鼓勵和引導銀行機構應用轉型金融標準,強化信貸支持。同時,探索建立企業轉型績效監督評價機制,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對企業轉型目標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與評價,嚴防“假轉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