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國2020年提出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以來,圍繞減碳各行各業都已積極行動起來。其中關鍵一環,就是建立
碳排放交易機制。當前,我國已建成了“全國統一
碳市場+區域
碳市場”的市場格局,覆蓋
碳配額交易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CCER)交易,與國際市場的結構一致。然而,如何實現金融與碳市場的強強聯合,仍有待各方不斷探索。
5月10日,在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等四部門聯合召開的
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座談會上,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提出,隨著全國碳市場的發展,
碳金融大有可為,他提到“發揮碳市場在
價格發現、風險分散等金融屬性上的積極作用”。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也提到,金融部門可研究豐富與碳排放權掛鉤的金融產品及交易方式,增加碳市場流動性。
這一表態也被業內視為積極信號。受訪
專家表示,國際經驗表明,由于
碳交易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應引入
碳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交易機制,以更好地發現價格和進行風險管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