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屬性仍待完善
碳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全國
碳交易市場仍主要被視為減排市場,其金融屬性及相應政策體系仍有待完善。此外,市場參與主體還不夠廣泛,市場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拓展。
“首先,碳金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流動性限制。”劉糧對記者直言,碳金融產品的流動性問題主要是由市場不夠成熟引起。提高流動性需要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擴大參與主體,同時增強市場深度和廣度。其次,碳資產參與方的積極性不高。碳資產所有方,尤其是中小企業,由于對碳市場缺乏認識、誤認為
碳價波動對生產經營影響不大,由此出現
碳資產管理能力不足等諸多因素,造成參與碳市場和碳金融產品交易的主動性和意愿不足。再次,金融機構在碳金融產品風險管理和碳金融產品創新上能力不足,直接制約了我國碳金融市場的發展。
此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CCER重啟對碳市場流動性是積極補充,有助于完善碳市場機制。但其對碳金融產品的影響還需要看市場響應和制度支持,制度的匹配和市場的擴容是關鍵。碳交易產品豐富,才能更好地刺激碳金融的發展。
當前,我國豐富的現貨市場并沒有匹配有效的衍生品市場,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以及風險偏好處于不斷發展階段。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我國推進碳交易市場和相關金融創新時,更注重風險控制和穩定發展。“這種做法反映了國內金融體系對風險的敏感性和對穩定發展的需求。因此,中國的碳金融市場發展策略更側重于在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和金融市場之間建立穩健的聯系,確保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同時控制金融風險。”劉糧表示。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