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氣候投資的影響與機會
世界經濟論壇剛剛發布了《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其中顯示,信息錯誤和虛假信息是最大的短期風險,而極端天氣和地球系統關鍵變化是最嚴重的長期問題。
世界經濟論壇也對全球風險形勢發出警告:人類發展取得的各項進步正在被緩慢削弱,導致國家和個人易受新型風險和復發風險的影響。在全球權力態勢、氣候、技術和人口發生系統性變化的背景下,全球風險正在將地球適應能力推向極限。環境風險仍然是一直以來的主要風險。
專家擔心2024年可能發生極端天氣事件。極端天氣、地球系統關鍵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崩潰、自然資源短缺與污染在未來十年面臨的十大最嚴中風險里位列前五。
在這一背景下,流向亞太地區的氣候融資總額也不斷攀升,這也將對不同的資產
價格產生長期影響。方德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香港大學原金融學教授夏春表示,氣候投資并不僅僅是可再生能源投資,2023年可再生能源跑輸市場,可再生能源被高利率拖累。
整體而言,他認為氣候變化對基本面有幾大影響——通脹將更高。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變高,由于農作物產量波動較大,糧食通脹率可能要比過去高得多;經濟增長更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較低,盡管氣候變化對增長的影響小于通脹;對均衡利率水平的影響則不明確。自然利率可能會因對生產力的負影響而降低。例如,氣溫升高對勞動力供應的影響以及自然災害對資本的破壞。另一方面,轉型將需要對綠色技術進行大量投資,這往往會推高均衡利率;估值的影響則取決于不同的資產類別,也取決于潛在的投資者特征。
就不同資產類別的估值影響而言,夏春表示,估值的影響則取決于不同的資產類別,也取決于潛在的投資者特征。對于公開股票,估值可能更低,因為氣候變化增加了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作為長期資產受到不確定性的增加的負面影響;同理,私募股權估值也可能下降,因為氣候變化增加了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作為長期和流動性差的資產,不確定性增加帶來負面影響;對于政府債券則暫無影響,因為從理論上講,自然氣候風險會使主權信用評級惡化,但影響并不明顯;對于房地產的影響中性。研究表明,目前有風險的房產仍然被高估,而低碳資產的價值往往被低估。有風險和無風險的房產都有可能被重新評估,其影響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
他也提及,自然資源(農業用地、森林)的估值則將升高,與房地未來似,氣候變化對未來土地價值的影響也取決于地理位置,預計糧食需求的增長(由于人口增長)將遠遠超過全球可耕地的擴張,這將提高農業用地的平均價值。
因而,在各界對氣候投資關注度提升的情況下,傳統60/40的股債投資組合可能會在中長期受到負面影響,回報有所下降。未來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應該加強自然資源方面的配置,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