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11月15日發布專欄文章《推動
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中央金融工作
會議強調,要做好科技金融、
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文章稱,要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
會議精神,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總結提煉綠色金融發展的有效做法和有益模式,并將其運用到轉型金融領域,是提高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質效、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根據文章,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頂層設計,堅持市場化原則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發展和有效銜接,系統性提升金融體系管理防范氣候風險的能力。措施包括:完善標準體系,夯實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發展基礎;強化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體現政策連續性;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轉型金融產品和市場;充分調動基層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以地方先行先試推動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全局發展。
在完善標準體系方面,文章明確,借鑒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工作經驗,逐步推出各類金融產品共同適用的轉型金融標準。鼓勵轉型主體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轉型計劃,以確保在整體層面上實現降
碳減排;以轉型金融標準制定為契機,調整更新現行綠色金融標準,讓綠色更綠,讓轉型更全面、系統;逐步構建可衡量
碳減排效果的金融統計體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針對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激勵約束機制。
在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方面,文章提出,將健全綠色低碳發展的貨幣政策支持。具體而言,繼續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支持經濟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評價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完善指標體系,研究將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業績、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綠色機制建設、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服務、氣候環境效益等指標逐步納入評價體系;拓展評價結果應用場景,將評價結果與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支持政策相掛鉤。
文章明確,將常規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繼續完善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方法,豐富壓力情景設置;組織更多金融機構和部分地區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探索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監管框架;深入開展氣候風險宏觀情景壓力測試。
關于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發展轉型金融產品和市場,文章提出,根據轉型主體、轉型階段、資金用途等不同,研究開發有針對性的轉型金融產品,支持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發展,綜合利用信貸、債券、股權投資、信托等多樣化工具為轉型活動提供金融支持;鼓勵發展私募股權(PE)、風險投資(VC)、并購基金、債轉股、夾層投資等風險包容性較大的金融產品。
文章提出,將加快發展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健全
碳市場交易機制和交易規則,明確登記、交易、結算等各項制度;積極研究與
碳排放權掛鉤的各種金融產品;根據投資者適當性原則,有序擴大
碳市場交易主體范圍。
2017年以來,全國10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文章還稱,鼓勵更多有條件、有意愿的地區立足區域實際,繼續探索多樣化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支持有特色、有基礎的原試驗區升級。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