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最重政策工具,自2021年7月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已平穩運行兩年多。近日,全國
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掛牌協議
價格持續走高,引發市場關注。
上證報記者梁蕾 制圖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起,碳市場交易價開始出現大幅上漲趨勢,8月15日收盤價首次站上70元/噸,其后的一周內,
碳價屢創新高。8月23日,全國碳市場交易價格報收74.76元/噸,較前一日上漲2.79%,再度刷新
碳價歷史最高點。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長馬文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碳價上漲屬于合理正?,F象,
履約臨近、
碳配額收緊是導致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碳價的決定因素很復雜,減排成本、宏觀政策、多方的執行程度、國際公約、金融事件等都會影響碳價變化,未來我國碳配額收緊、碳市場價格穩步提升仍是大勢所趨。要大力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不斷優化完善,從而實現減排與穩增長并駕齊驅。”馬文杰說。
“碳市場對于促使企業減排、推動創新技術已經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建議,下一步,應適當考慮碳市場的金融屬性,在做好風險防控的前提下,引入更多元的市場參與者,豐富交易品種,允許合格的金融機構進場參與,循序漸進地推出
碳期貨等
碳金融衍生品,以刺激現貨市場的活躍度。另外,他表示,
CCER進入碳市場是引導廣大非控排企業參與參與碳市場的重要手段,建議做好
CCER與碳配額之間的聯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