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藍色金融等是四大發展動向 金融機構需馬上行動
實際上,中國碳達峰、
碳中和面臨一定轉型壓力和挑戰。據了解,2020年,中國的二氧化
碳排放占全球總排放的28%,據預測,中國
碳排放年度最高將超過100億噸,從碳達峰到
碳中和只有30年時間。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貿易與投資專委會榮譽主任委員、原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司長唐丁丁表示,相比之下,中國具有碳排放峰值高、碳中和時間短、
碳減排曲線陡等特點。
唐丁丁指出,金融機構參與綠色低碳轉型方式很多,傳統的是以投資方式參與一些投資機構的股權,還可以發行各種類型的債券等。未來,金融在解決全球生態環保的綠色轉型,以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方面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金融完全可以也應該去助力中國綠色低碳轉型。“我們需要馬上做起,需要從現在做起。”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介紹了碳金融、轉型金融、生物多樣性金融、藍色金融等綠色金融發展的前沿領域,并就綠色金融如何支持高質量發展進行了闡述。同時,在她看來,金融機構在產品創新的同時,也需要相關的激勵政策和措施的出臺,以更好地發揮創新金融產品的作用。在對威海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路徑進行展望時,王遙在談及綠色金融激勵機制方面的工作時表示,建議在原有激勵機制基礎上,基于綠色金融標準體系、項目庫、產品體系的建設需求,進一步細化、補充激勵政策,形成推動重點工作落地的有效抓手。
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綠色金融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標準體系的不斷健全,都有力地推動了綠色金融的迅速發展。作為全國首家環境能源類交易
平臺,同時也是生態環境部所指定的全國碳排放權
交易系統建設和運營機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在會上介紹,截至目前,全國
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111億元,累計成交量2.4億噸,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
價格穩中有升。另外,去年上線了ETF指數產品,目前成交金額達700億以上。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