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完成首批地方法人金融機構
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投放。
5月底至6月初,廣東、浙江、福建三省先后完成首批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碳減排支持工具投放,隨著今年初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并擴大申報范圍,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獲得碳減排支持工具使用資格,為進一步強化我國
碳金融產品創新、加速釋放
碳金融潛能鋪平道路。
已帶動減排約1億噸
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通知,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三項貨幣政策工具。其中,碳減排支持工具延續實施至2024年末,將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機構范圍,進一步擴大政策惠及面,深化
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同時,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延續實施至2023年末,2023年繼續并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在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的同時支持經濟向
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人民銀行于2021年11月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這是針對
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領域推出的再貸款支持工具,通過“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對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相關企業發放符合條件的碳減排貸款。
碳減排支持工具對于更好地發揮碳信貸杠桿效應起到積極作用。從效果來看,2022年碳減排支持工具已帶動減少
碳排放約1億噸,截至2022年底,碳減排支持工具已提供資金3000多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發放碳減排貸款近6000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重點在于要求商業銀行對
碳足跡、支持項目利率、減排量和其他相關信息進行披露,并接受社會第三方機構監督。”
碳減排支持工具作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中國人民銀行旨在通過該工具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利用增量資金支持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投資建設,激勵金融體系以市場化方式支持綠色低碳融資。
擴容成效顯著
隨著碳減排支持工具政策惠及面進一步擴大,截至6月,越來越多的銀行和金融機構被納入中國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的審核范圍。
今年2月,
北京銀行、
北京農商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獲批自2023年起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范圍。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介紹稱,北京銀行目標成為“生態銀行”,加強資金投放的同時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完成了我市首單
碳配額質押貸款,推出基于可量化環境效應的碳金融產品‘京行碳e貸’等,我行積極踐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使命。”
5月24日,廣東省首批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支持發放碳減排貸款17筆、金額2.28億元,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4萬噸。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稱,下一步將繼續發揮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帶動作用,推動轄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積極對接碳減排項目融資需求,充分激發綠色金融創新活力。
5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轄內江蘇銀行和南京銀行,完成首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8.97億元落地,支持發放碳減排貸款14.96億元,累計將帶動14家企業實現碳減排26.0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5月26日,浙江省首批地方法人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合計對杭州銀行、寧波銀行、湖州銀行共投放13筆碳減排貸款,金額達5206萬元,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09萬噸。
6月1日,福建省完成首批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碳減排支持工具投放,合計對福建海峽銀行、廈門銀行發放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4769萬元,支持其向節能環保、清潔能源領域的5個項目投放碳減排貸款7949萬元,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822噸。
6月5日,新疆昆侖銀行吐哈分行成功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向本省一家風能公司發放1800萬元優惠利率貸款,這標志著新疆首筆地方法人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成功落地哈密,有效推進轄區能源產業綠色生產進程。
聚焦產品設計和多元融資渠道
事實上,與清潔能源融資相比,碳融資市場面臨著融資渠道窄、資金來源少等挑戰。業內認為,進一步激發碳金融市場活力,應該從豐富業務模式、聚焦產品設計,以及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下手。
當前,海外金融機構正在將碳金融視為新型“貨幣”,包括摩根大通在內的主要投資銀行都在布局碳去除信貸業務,以此增加碳金融市場交易活躍度,為金融機構提供新投資標的的同時,利用市場化手段激勵企業和機構減排。
《金融時報》指出,到2030年,摩根大通等4家公司將在碳減排信貸方面花費1億美元。摩根大通表示,碳融資使碳測量成為可能,激勵企業和個人減少碳足跡。目前碳去除市場規模很小,亟需更多資金并拓展更寬融資渠道,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和個人購買碳排放額度,碳去除技術將變得越來越有投資價值。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全球每年必須去除相當于100億噸二氧化碳,才可能遏制氣候變暖。
另據《華爾街日報》消息,摩根大通日前與瑞士氣候工程公司Climeworks簽署了一份價值2000萬美元、為期9年的合作協議,幫助后者從大氣中捕捉并封存相當于2.5萬噸二氧化碳。Climeworks是直接空氣捕
碳市場的領導企業之一,但其捕碳技術成本相當昂貴,摩根大通的購買
價格約為800美元/噸,顯現出碳去除市場面臨的融資短板。
業內評估,每噸100美元的碳去除價格才可能讓該技術在經濟上實現可行,而且該技術仍然屬于碳密集型行業,在與清潔能源技術爭搶融資資源時不具備優勢。對此,摩根大通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丹尼爾·平托稱:“我們希望在推動碳去除技術商業化的道路上提供更多金融幫助,圍繞碳排放額缺口
履約與碳金融產品對接,助力企業控排降碳。”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