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碳匯交易、
碳匯體系運行過程中,如何遵循市場規律,創造性地將銀行與保險進行“深度聯動”,是相關各方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被譽為“藍碳”的海洋碳匯,與綠碳等其他類型碳匯相比,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儲存時間長等特點。近日,防城港銀保監分局與防城港市金融辦、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局聯手,借鑒“
綠色保險+
綠色信貸”模式,推動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中心支公司簽發廣西首單藍色碳匯保險,桂林銀行防城港分行將藍色碳匯保險保單以質押方式發放綠色貸款60萬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一按照市場規律、推動海洋產業發展的做法,打通了銀行、保險在“藍色碳匯”領域的“任督二脈”,對各地發展碳匯金融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抓牢抓實地方特色經濟“核心資源”
廣西防城港是我國海洋經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重要區域,正在加快以人工魚礁為主的海洋牧場建設步伐,努力將蔚藍海洋變成“藍色糧倉”。海洋牧場對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養護和增加海洋漁業資源等方面作用凸顯。不少企業深入其中推動海洋養殖產業的發展。
以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為例,示范區規劃面積67.5萬畝,是2016年原農業部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也是廣西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此前,已累計投入資金達1.3億元,在深海資源養護區投放人工魚礁3580個,約21萬空立方,藻礁6000個,在附近海域進行魚、蝦、貝、蟹等種類的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累計達到13.7億尾。
抓牢抓實生態產業鏈發展的“核心需求”
防城港銀保監分局與當地海洋生物、海洋研究所等諸多部門進行聯系調研過程中發現,牡蠣作為全球海洋貝類養殖生物之一,在福建、廣東、山東、遼寧、廣西、浙江等地均有養殖基地。其中長牡蠣是最重要的養殖物種,一般畝產1000-1400斤左右。研究表明,牡蠣具有強大的固碳能力。防城港正在加快對牡蠣養殖產業的發展,對牡蠣養殖從技術、海洋空間、政策等渠道給予大力支持。2020年以來,防城港市在廣西外海試驗養殖耐高鹽、高產量、周期短的葡萄牙三倍體牡蠣,成效明顯。2021年,防城港市大力示范推廣葡萄牙三倍體牡蠣,新增浮筏養殖1.3萬畝。廣西海牧漁業有限公司、東興市鴻生實業有限公司陸續投苗,新增葡萄牙三倍體牡蠣養殖規模約5000畝,廣西江山漁福海洋生物科技公司于2021年10-11月在外海延繩浮筏吊養葡萄牙三倍體牡蠣800畝……
防城港銀保監分局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當地牡蠣養殖產業基礎薄弱,傳統意義上的保險銀行融資信貸思路難以為產業提供“金融活水”。一是地理環境和氣候變化影響,牡蠣養殖易遭遇海洋環境變化、氣象條件的影響,養殖企業抗風險的技術能力不足,“風險壓力”不小,但保險銀行均難以單獨評估、承受風險損失,“怕風險”心態明顯;二是金融產品創新動能不足,保險公司自主研發與牡蠣養殖風險適配性產品不足,“想保盡保”受限,銀行對牡蠣養殖抵押擔保方式創新方式不夠,“想貸能貸”受制,迫切需要從金融領域解決如保險產品缺失、信貸抵押物不足、貸后監管難等一系列問題。
抓牢抓實金融資源整合“創新渠道”
針對這一系列問題,防城港銀保監分局、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險公司聯手,從“藍色碳匯”的角度進行金融創新。防城港銀保監分局推動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中心支公司加強上下聯動創新產品,在合理評估牡蠣碳匯總量基礎上,以牡蠣碳匯價值滅失作為補償依據,以牡蠣因遭遇特定海洋氣象災害風險導致牡蠣碳匯價值滅失作為保險責任,計算相關碳匯價值滅失的損失,設計保險產品,采用商業性牡蠣碳匯風力指數保險,明確保險金額為牡蠣碳匯6000元/畝,保險費156元/畝,為防城港市水產養殖企業100畝牡蠣提供60萬元的藍色碳匯價值滅失風險保障。
與此同時,引導和推動桂林銀行防城港分行強化抵押擔保方式創新,通過藍色碳匯保險以保單質押方式發放綠色貸款60萬元。
防城港銀保監分局局長湯宏宇說:“通過保險公司與地方銀行法人聯動的方式,打通了銀行、保險機構‘抵押物’和‘碳匯瓶頸’的聯系,充分保障牡蠣固碳的生態效益和經濟價值,有效盤活了牡蠣豐富的碳匯資產,使得牡蠣養殖產業獲得藍色碳匯和生產經營的雙重保障,填補了廣西藍色碳匯保險和信貸的空白。”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充分貫徹落實綠色金融理念,將“藍色海洋”資源進行整合,推動銀行、保險為沿海產業發展注入“藍色碳匯”“金融動力”,這一做法值得高度肯定。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