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1年是全國
碳市場元年,那么2023年或許可以稱為
碳金融爆發年。
今年春節以來,國家級
綠色交易所落地
北京城市副中心,央行行長易綱公開表態支持核證減排量(
CCER),8家券商獲得證監會準入
碳交易,央行
碳排放權支持工具擴圍等利好消息迭出,仿佛在為碳金融發展做“戰備”。
近期,央行、生態環境部、北京綠交所等部門多名權威人士頻頻提及綠色金融、碳金融,CCER重啟信號也賦予了碳金融更多含義。
“我們想用央行的激勵機制支持工具,用綠色貸款、
綠色債券等支持工具助力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3月29日,在博鰲
論壇2023年年會“
碳中和:困局與破局”的討論環節,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他還透露,央行
碳減排支持工具已逐步擴圍,“最開始是21家中國的銀行參加,現在還有7家外資行,十幾家地方商業銀行加入。”
在上述論壇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也表示,金融業應幫助把碳市場建設好,助力多目標和多種工具實現最優協調。
3月27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趙英民發表演講時表示,加快制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有關技術規范。這被業內解讀為吹響CCER重啟號角,也將為金融機構進入碳市場破局。
如何備戰碳金融似乎已成為金融機構的“必考題”。多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我國需加強碳市場與金融機構合作、碳市場金融工具創新,助力碳市場獲得更多資金和活力。比較相對成熟的歐洲碳市場來看,若要促進碳金融發展,須增加我國碳市場的資金投入,確保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與碳市場聯系,而不是將碳市場單獨分割開來。同時,CCER的重啟也將為碳金融的發展增加一道“潤滑劑”。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