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綠色金融發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政策機制不斷完善。我局聯合有關部門先后出臺《關于金融支持北京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兩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開放發展行動方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低碳試點示范工作方案》等文件,持續完善首都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對于綠色金融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推動建設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二是用好用足央行貨幣信貸政策工具。截至2022年10月,21家全國性銀行在京分行累計發放符合人民銀行
碳減排支持工具要求的貸款148億元,支持216個
碳減排項目,每年帶動碳減排量約341萬噸。發揮“京綠融”專項再貸款、“京綠通”專項再貼現以及“能源保供”專項再貼現工具作用,為企業融資提供超百億元政策資金支持。
三是氣候投融資試點成功獲批。2022年8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委公布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名單,包括我市密云區、通州區在內的全國23個地區獲批,試點建設期為2022-2025年。市生態環境局與我局積極推薦相關區申報氣候投融資試點,協調
專家對試點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推動這兩區納入全國首批試點。
四是綠色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優化。大力吸引綠色基金在京發展,先后成立北京北創綠色低碳科技基金、北京永定延懷綠色產業基金等;北京自貿區內首家綠色特色支行—中國銀行北京通州運河商務區綠色支行獲批設立,北京銀行通州綠色支行成為全市首家實現運營層面碳中和的網點;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牽頭成立全球ESG投融資中心,系統研究推動責任投資。
五是北京
綠色交易所建設提速。指導北京
綠色交易所參與起草《環境權益融資工具》《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
碳金融產品》等綠色金融標準,為金融機構開發
碳金融產品提供指引。北京綠色項目庫、企業碳賬戶系統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在2022年11月金融街論壇年會期間,北京綠色交易所發布“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依托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構建碳排放智能監測和動態核算體系,對于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促進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們也在大力推進
CCER市場建設,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建設
CCER體系相關的基礎設施。
六是環境信息披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華夏銀行于2022年4月發布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成為北京首個編制獨立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的市屬金融機構。北京銀行于2022年9月首次披露《北京銀行2021年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專題報告》,旨在進一步踐行ESG理念,提升信息披露水平,加快構建ESG體系。
七是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加快。支持郵儲銀行攜手德交所發布“STOXX郵銀ESG指數”。推動國開行面向全球投資人發行首單200億元“碳中和”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支持全國首單綠色汽車分期資產支持證券、全球多幣種“碳中和”主題境外
綠色債券、境內首單與“可持續發展掛鉤”金融債券在京成功發行。推動京港綠色金融合作,支持北京燃氣集團在港成功發行
綠色債券,最終認購倍數超6倍。支持北京市首單CCER抵質押貸款、北京市首單綠色(碳中和)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MBS)、北京市首筆“京綠通”綠色金融專項再貼現產品成功落地。
八是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更加深入。在2021年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會議上發布《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這是我國首次主導提出的金融機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性倡議,獲評“2021年銀行業十件大事”之一,并入選“兩區”建設兩周年改革創新實踐
案例以及生態環境部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案例。與英國倫敦金融城聯合舉辦“全球投資向未來—中英可持續投資業務交流會”,中英兩國金融機構積極分享在可持續投資領域的實踐和探索,提出深化中英雙方合作的建設性舉措。服貿會期間,圍繞“開放融合、綠色未來”主題,組織籌辦金融服務專題展,舉辦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探索綠色金融發展和深化國際合作的新路徑。支持在京舉辦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金融支持綠色科技論壇、中國資管行業ESG投資高峰論壇等綠色金融論壇。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