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鋼鐵行業而言,進行綠色轉型、實現雙碳目標,存在的資金缺口有多大?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在鋼鐵行業,從2020年到2060年,鋼鐵行業在煉鋼工藝優化領域面臨的資金缺口約為3-4萬億元,占整個鋼鐵行業綠色融資缺口的一半。”王國清援引了奧緯咨詢與世界經濟
論壇聯合發布的《應對中國氣候挑戰:為轉型提供融資,實現凈零未來》報告。
有鋼鐵行業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鋼企的環保投資大部分仍來源于自有資金,企業技改存在投資大、風險大、短期效益不明顯等局限。
不過貝殼財經記者也關注到,為支持制造企業轉型,金融市場各類融資工具頻頻“上新”。
5月下旬,中國寶武旗下寶鋼股份(600019.SH)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全國首單低碳轉型綠色公司債券,發行規模5億元,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子公司湛江鋼鐵氫基豎爐系統項目。
6月22日,由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推出的首批轉型債券發行,首批5家
試點企業中,發行規模最大的為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募集資金為10億元,將用于山鋼集團子公司山東鋼鐵(600022.SH)萊蕪分公司新舊動能轉換系統優化升級改造項目建設。
交易所的低碳轉型/低碳轉型掛鉤債券,以及交易商協會的轉型債均為低碳轉型領域的經濟活動提供了融資工具,其中轉型債還對發行主體所處行業予以界定,試點領域包括電力、建材、鋼鐵、有色、石化、化工、造紙、民航等八個行業,均為傳統高碳排放行業。
“通過債券市場為轉型項目進行融資將成為滿足傳統高碳企業轉型融資需求的重要途徑。”中證鵬元研究發展部研發高級董事高慧珂此前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預計在
綠色債券市場參與度不高的傳統高碳排放企業,有很大積極性發行轉型債券。
針對傳統高排放行業往往面臨融資難這一問題,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常務理事邵詩洋此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技改項目資金主要來源依然是銀行。但此前因缺乏對低碳轉型項目的清晰定義及指導,且須兼顧機構自身的綠色指標,對于高排放行業的融資項目,金融機構的態度仍較為謹慎。隨著近年綠色金融的眾多標準逐步建立,金融機構的態度也將更為明朗。
“大家都在摸索階段,一些綠色金融的示范項目如果做得較為成功,后續可以基于這些項目實踐的
案例,出臺一些更細化的標準體系。”邵詩洋認為。
據翁啟文介紹,工信部牽頭組織了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研究工作,通過確立相關標準,引導金融機構創新轉型金融產品和服務,擴大對傳統行業綠色改造投入,目前初步形成9類39項標準,條件成熟后將公開發布。
除了資金負擔外,王國清還提出,較多企業在研發實力和人才儲備方面存在短板,也制約了鋼鐵行業整體的綠色轉型的進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