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信息披露仍面臨多重挑戰
本次會議發布的第二個報告《金融機構氣候相關信息披露
案例與建議研究》(以下簡稱《
案例研究》)由興業研究課題組完成。興業研究首席綠色金融分析師錢立華在會上發布《案例研究》成果時指出,在對國內外金融機構氣候信息披露實踐和案例的剖析后,我國金融機構氣候信息披露面臨的幾大挑戰:一是國家層面相對統一的氣候信息披露制度和規則缺失;二是氣候等信息披露質量有待提高;三是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的配套機制有待完善;四是銀行之間氣候等信息披露質量差異較大。“總體上,大型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氣候信息等ESG信息披露方面的表現優于城商行和農商行。”她介紹。
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副秘書長廖原也認為,應推動更多金融機構進行氣候或環境信息披露并且不斷提告披露質量,提高自身氣候投融資創新能力和氣候風險管理水平。
在本次會議的圓桌討論環節,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殷紅介紹了工商銀行在披露環境信息方面的具體工作。“除了財報、《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綠色金融專題報告(TCFD報告)這三份常規性的年報之外,還有一些按照產品進行披露的,比如綠色債券報告。”她總結。但她也認為,當前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量化目標;二是環境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三是環境效益和碳排放測算。
為此,報告分別對主管部門和銀行機構提出了強化金融機構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的建議。其中,相關主管部門,構建并完善相對統一的氣候信息披露框架及制度,制定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實施時間表與路線圖,建立部門間的協同管理與信息共享,金融監管部門與氣候信息相主管部門需要建立協同管理機制,建立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碳排放與氣候相關信息共享機制;不斷完善金融機構碳核算方法等。
金融機構則應加強氣候相關信息主動披露,完善銀行碳中和戰略與目標以及實施計劃,逐步建立氣候相關信息的披露流程,重視碳排放信息的逐步核算與披露(至少包括三個方面:自身營運的碳排放、金融資產的碳排放、綠色投融資的減排量),適時開展氣候和環境情景分析,加強氣候風險管理等。
此外,殷紅還提醒,要把握國際的最新趨勢,把國際最新趨勢和最新標準融入到環境信息披露的實踐當中,同時持續推進氣候風險的壓力測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