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當地疫情影響延期近一個月后,香港特區政府首次推出的以“擁抱綠色未來”為主題的綠色零售債券終于成功發行,且市場反應熱烈。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網站顯示,該債券于4月26日起正式接受市民認購,并于5月6日下午截止認購。初步結果顯示,本次綠色零售債券認購金額約為328.8億元(港幣,下同),是目標發行額的2.2倍,認購人數為49.3萬人。
香港政府發言人表示,由于零售綠債獲市民踴躍支持,預計最終發行額將提高至上限200億港元,并計劃于5月16日公布配發結果。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首次發行綠色零售債券是希望市民可以通過參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市場,直接為綠化香港特區做出貢獻,并分享香港特區可持續發展帶來的成果。
市場分析稱,隨著特區政府發行更多綠色相關債券,對于鞏固中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展現出一系列正面價值。
收益保底跑贏通脹
政策已籌劃多年
據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介紹,該債券年期為三年,債券持有人每六個月將獲發一次與本地通脹掛鉤的利息,息率不會少于2.5厘。
這也就意味著,此次發行的綠債與此前港府發行的通脹掛鉤債券(iBond)類似,設有最低保證回報“保底”,故市場將其形容為一種變相的“派糖”手段。
此外,此次發行保留了過往政府零售債券采用的多種渠道,所得的資金會按照政府《
綠色債券框架》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具環境效益和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項目融資或再融資。
事實上,在進行首次零售綠色債券發行之前,香港政府就已經籌劃了數年有關的政策。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17年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就曾透露,為彰顯政府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以及推動綠色金融在香港的發展,政府將帶頭發行綠色債券。其后,特區政府財政司在2018年-2019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公布了特區政府綠色債券計劃。
2018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特區政府首次推出借款上限為1000億港元(約128億美元)的政府綠色債券計劃,并由金管局協助政府推動發行工作。
2019年5月,特區政府向全球投資者成功發售首批五年期綠色債券,規模10億美元;2021年2月,特區政府再次發行總值25億美元三種不同期限的綠色債券,此次發行吸引了來自全球投資者超過140億美元的認購金額,超過發行金額5倍,尤其是30年期債券認購規模為超過發行金額的7倍之多。
中央政府也出臺一系列政策助理香港成為綠色金融中心。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導下,2021年10月,深圳市政府在港成功發行首只離岸人民幣綠債,為大灣區利用中國香港市場進行綠色融資做了有益嘗試。
政策全力支持發力下,香港的綠色金融市場也在規模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根據香港特區財政司數據,2021上半年香港綠色債券市場的規模就已突破120億美元,全年規模也以倍數增加。而在今年環球股市劇震背景下,香港可持續基金的總資產仍然逆市上升,今年第一季度驟增120億美元(約936億港元),資產管理總規模更是突破了1430億美元(約1.1萬億港元)。
助力本地金融業
持續多元化發展
此次零售綠債的銷售,也引發了香港本地銀行系和券商系的“搶客戰”。事實上,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信息,認購此次綠債可通過3類配售機構辦理,包括指定配售銀行、證券經紀、香港結算公司等。
從各個銀行公布的認購情況來看,工銀亞洲稱,本次零售綠債的總認購金額及人數與去年第八批iBond的反應相仿,最高認購金額達500萬元(即500手),而平均認購金額為9萬元(即9手)。
招商永隆則表示,平均每名客戶認購金額10萬元,最高達1000萬元。信銀國際也透露,該行零售綠債的平均認購金額約8萬元,最高為100萬元。而恒生銀行方面也表示,恒生客戶認購反應熱烈,每人平均認購金額約港幣8萬元。
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稱,本次零售綠債每人有機會最少獲派4手。該行客戶經電子渠道認購占比達八成,線上平均認購為7手。
券商方面也有所發力。富途證券國際(香港)共接獲了超過8.8萬人的申請,約達到42億元的認購金額,占市場總認購人數約18%,平均每人認購5手,最大額為認購600手。
香港本地券商耀才證券也透露,本次綠債認購人數超過6.5萬人,平均認購5至7手,總認購金額近38億元,最大額為認購80手。
一位香港業內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此次多渠道的配售方法對金融普惠具有重要意義,且有利于本地綠色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尤其香港債券業的發展。
事實上,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重心主要集中在股市及相關衍生產品,債市的發展較為緩慢。而此次零售綠債的發行,對香港債市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陳茂波也曾指出,中國香港債市在亞洲區內雖仍處于領先地位,但“發展速度略遜于股票市場”。針對此次零售綠債發行,他就表示,此舉可實現深化市場發展、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三個目標。
此外,陳茂波指出,特區政府未來五年會定期以不同年期、不同貨幣和零售方式發行等值1775億港元的政府綠色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