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內,我國更多的是追求GDP增長,相對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的經濟體體量已達全球第二,并且要更多的在國際市場上有話語權或影響力的情況下,需要全球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進一步認可。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將在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找到一條更加平衡的道路。
在這一背景下,未來十年里的
清潔能源投資規模會非常巨大,我們認為將是下一個“高鐵行業”;基本上每一家大型電力央企的投資都有幾萬億的規模,加起來應該是幾十萬億的規模,因此
碳交易市場一定會有非常廣闊前景。在未來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電力行業的投資機遇是特別大的,水電、風電、光伏、核電等等一些
清潔能源都將受益。如果說過去的十年是高鐵建設高峰,那么下一個十年就是清潔能源的發展。
這對于中國傳統的能源結構是革命性的轉變,中國的能源結構目前更多的依靠煤炭發電以及石油等化石能源,在“碳達峰”、“
碳中和”的要求下,未來整個社會需要進一步電氣化,發電量預計將是現在的約3倍。那么,水電、風電、光伏、核電等等一些清潔能源會將傳統的煤炭、火電做一些置換,甚至包括一些煉鋼、電解鋁還有水泥等等高耗電的行業可能也會相應做一些
碳減排的購買。
關于未來的
碳金融市場發展中的幾個要點,筆者僅略述己見,供讀者朋友參閱。目前,我國
碳排放交易市場主要是現貨市場,參與碳交易的主體是電力行業企業。交易的產品是全國
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交易方式主要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其中掛牌協議交易是目前成交額最大的交易方式。
根據上海
環交所數據顯示,自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啟動至2022年5月9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19,138.52萬噸,累計成交額83.44億元。最新市場
價格較首日開盤價上漲約20.83%。對于一個新市場來說,目前全國碳市場運行平穩,還是比較理想的;由于市場剛起步,部分電力企業還在開設賬戶的過程中,預計未來交易量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