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表示,我國
綠色金融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標準制度、
碳金融市場發展以及
綠色金融風險管控等方面還有待完善,以促進行業發展,增強國際話語權。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引導綠色投資、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優化能源結構、支持污染防治、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金融助力綠色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梢哉f,通過綠色金融,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金投資推動綠色發展,已成各方共識。
在綠色金融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在李民斌看來,目前還存在綠色金融標準待統一、碳金融市場待成熟以及風險防控待健全三方面的問題。“這不利于保障市場參與主體的權益,并增加了監管難度。我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與國際主流標準亦存在差異,影響日后接軌國際市場。”
基于此,李民斌從加快統一綠色金融標準、擴大
碳市場為接軌國際鋪路以及借金融科技健全風控三方面給出建議。
李民斌認為,首先要加快統一綠色金融標準。今年2月,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印發《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要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在此基礎上,李民斌建議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的統一化,以讓投資者了解項目或產品是否真正“綠色”,從而更有效引導綠色投向。同時明確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關系,避免造成混亂。此外,在國際方面,建議借助香港接軌國際綠色金融標準。
其次是擴大碳市場,為接軌國際鋪路。李民斌建議,拓展市場覆蓋行業范圍和豐富交易產品,盡快有序將鋼鐵、化工、水泥等重點排放源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并適時允許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進入;促進衍生產品創新,探索包括碳遠期、碳期權、
碳債券、碳保險等,擴大
碳交易市場的規模。李民斌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條件和能力作為國家碳市場走向國際的先行先試窗口。
最后是借金融科技健全風控。“要從根本上解決‘假綠’‘偽綠’‘漂綠’問題,防范綠色項目信貸風險,關鍵是建立全流程信息披露體系。建議協助企業以技術攻關準確核算
碳排放,并建立完整數據信息共享
平臺,整合環境處罰、企業排污許可證、綠色項目可研報告、信用數據等信息。同時,加強與專業的第三方綠色評估機構合作,完善綠色融資審查機制,實時追蹤綠色項目進展。”李民斌表示,可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分析決策以及風險預警,幫助金融機構盡早防范項目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