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體系逐漸成型
正是隨著上述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國綠色金融市場規??焖僭鲩L,已基本形成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
碳金融產品構成的多層次產品體系。
其中,綠色信貸表現搶眼。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報告》,2021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比上年末高12.7個百分點,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1.7個百分點,全年增加3.86萬億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7.3萬億元和3.36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
“當前,資本市場為綠色產業的融資服務已經成為我國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表示。例如,綠色債券方面突破不斷。根據中國交易商協會數據,2021年中國共發行綠色債券6072.42億元,同比增長168.32%。綠色債券存量規模1.16萬億元。規模的上升還伴隨著產品創新。2021年3月《關于明確碳中和債相關機制的通知》的發布,使中國成為世界首個將“碳中和”貼標綠色債券的國家;同年7月,上交所明確了“碳中和綠色債券”“藍色債券”等子品種的相關安排。隨著證券承銷機構和交易中介等更加重視發行主體的ESG表現,下一步資本市場領域對綠色投資的偏好有望增強。
在保險領域,相關的探索也在進一步推進。自1991年我國開始
試點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以來,綠色保險產品不斷豐富,目前已涵蓋生態保護的方方面面,服務綠色能源、
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技術等,提供
綠色建筑性能保險、充換電站綜合保險、綠色農業保險、森林保險、巨災保險、氣候保險等,此外還有光伏電站運營保險、光伏指數保險、風速發電量保證保險等綠色產業相關保險。
由于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的優勢,與很多綠色項目投資回收期較長的特點相匹配。在業內人士看來,險資在綠色發展領域投資潛力巨大。興業研究發布的一項報告稱,保險作為金融市場主要的長期資金提供方,通過綠色債券、債權計劃、股票投資、股權投資、公募及私募基金、信托計劃等多種形式,投資于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清潔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等領域,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底,保險資金實體投資項目中,涉及綠色產業的債權投資計劃登記(注冊)規模達10601.76億元。其中,直接投資的重點領域及規模,包括交通3306.22億元、能源3211.05億元、水利695.04億元、市政564.61億元等。
2021年綠色金融的蓬勃發展只是開始。馬駿表示,未來30年,以碳中和為目標的政策措施會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提升綠色金融的發展潛力,為金融機構帶來巨大機遇。
王遙在談到當前綠色金融發展需要進一步推進的領域時表示,我國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綠色股票、環境權益抵質押貸款等綠色金融工具規模相對較小,創新性、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不高,其應用范圍十分有限,對于綠色產業發展的支持作用總體比較有限。此外,當前綠色金融更多聚焦于支持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發展,對占據我國經濟較大比重、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能源、交通、建筑等高碳行業退出高碳資產或推進低碳轉型難以給予有效支持,亟待通過產品創新對相關產業提供支持。